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种植气候灾害应对:暴雨、台风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及补救
2025-09-20

暴雨与台风作为常见的极端气候事件,对中药材种植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中药材种植多分布于山区、丘陵地带,这些区域地势起伏大、土壤保水能力差,一旦遭遇强降雨或台风侵袭,极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药材根系腐烂、植株倒伏、田间积水、病虫害滋生等问题,严重影响药材的产量与品质。因此,科学认识暴雨、台风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与补救措施,是保障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暴雨对中药材种植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导致田间积水,影响根系呼吸。多数中药材如黄芪、丹参、白术等为深根性植物,长期积水会使根部缺氧,进而引发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严重时整株死亡。二是冲刷表土,造成水土流失。暴雨常伴随强烈地表径流,尤其是在坡地种植区,容易带走富含养分的表层土壤,破坏种植环境,降低土壤肥力。三是诱发高湿环境下的病虫害爆发。持续阴雨使空气湿度居高不下,为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和细菌性病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药材叶片枯黄、落花落果,甚至大面积减产。

台风带来的影响则更为复杂。除强降雨外,台风还伴随强风,可直接造成植株倒伏、枝叶折断,尤其对高秆类药材如菊花、薄荷、荆芥等危害较大。此外,台风往往引发区域性停电、交通中断,影响灌溉系统运行和采收运输,进一步加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台风过后常出现“灾后二次灾害”,如土壤板结、排水不畅、病原菌随水流扩散等,若不及时处理,将延长恢复周期。

面对此类气候灾害,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种植规划、田间管理到灾后补救,构建全过程应对体系。

在灾害发生前,应加强选址评估,避免在低洼地、河道旁、山体滑坡易发区建园。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开挖深沟、设置明渠或暗管,确保雨水能快速排出。对于易倒伏品种,可采用搭架、培土、间作矮秆作物等方式增强抗风能力。同时,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如林下种植、套种绿肥,提升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强抗侵蚀能力。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也是重要策略。例如,在南方多雨地区可优先选用耐湿性较好的药材品种,如茯苓、泽泻、半夏等;在沿海台风频发区,则应避免种植高秆、浅根类药材,转而发展适应性强的地被类或块茎类药材。

灾害发生期间,应及时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加固设施,抢收已成熟药材,减少损失。对于正在生长的药材,可在风雨来临前覆盖防雨布或搭建临时遮蔽棚,减轻雨水直接冲刷。

灾后补救工作尤为关键。首要任务是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可通过机械抽水、疏通沟渠等方式加速排水,防止根系长时间浸泡。排水后应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恢复。对于倒伏的植株,应视情况扶正并培土固定,但避免强行扶起已断裂的茎秆,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其次,加强病虫害防控。暴雨和台风后,田间残留大量病残体,加上高湿环境,极易滋生病原菌。应及时清理田间枯枝烂叶,集中销毁或深埋,减少病源。可选用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进行喷雾防治,重点保护茎基部和根部。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虫害迁入,适时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药剂控制。

再次,合理追肥以恢复植株长势。由于雨水冲刷,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大量流失,灾后可结合中耕追施速效肥料,如稀释的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促进新根萌发和叶片再生。但应避免一次性施肥过量,以防烧根。对于受损严重的地块,可考虑补种短期速生药材或绿肥作物,既可利用土地,又能改良土壤。

最后,建立灾害保险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鼓励种植户参与农业保险,降低因灾致损风险。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完善灾害预警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资支持,帮助农户快速恢复生产。

总之,暴雨与台风虽属不可控自然现象,但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和及时补救,中药材种植仍可有效降低灾害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研究,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提升产业韧性,为中医药事业的稳定发展筑牢基础。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