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药材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药材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传统防治手段多依赖化学农药,虽然短期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但长期使用不仅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中药材的安全性,还可能破坏生态环境,降低土壤肥力,甚至引发害虫抗药性增强等负面效应。因此,探索绿色、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成为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其中,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正逐渐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生产实践中。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引入或保护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中药材种植中,天敌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以及微生物类天敌等。这些天敌能够有效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障中药材的生态安全和药用价值。
以常见的中药材如黄芪、丹参、白术、金银花等为例,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蚜虫、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多种害虫的侵扰。针对这些害虫,可采取多种天敌防治策略。例如,蚜虫是许多中药材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繁殖速度快,易传播病毒。此时可引入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进行控制。研究表明,七星瓢虫每天可捕食上百只蚜虫,对蚜虫种群具有显著的压制作用。在金银花田间释放瓢虫后,蚜虫密度可下降70%以上,且不会对植物本身造成伤害。
对于红蜘蛛这类螨类害虫,可采用捕食螨进行防治。智利小植绥螨是一种高效的捕食螨,广泛用于温室和大田作物中。将其投放于丹参、白术等易受红蜘蛛侵害的药材田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稳定种群,持续控制螨害。相比化学杀螨剂,捕食螨不仅能避免药物残留问题,还能维持田间生态平衡,防止次生害虫爆发。
此外,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茧蜂等也常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地老虎、棉铃虫等。赤眼蜂可将卵产于害虫卵内,使其无法孵化,从而阻断害虫生命周期。在黄芪、板蓝根等药材种植区,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可在害虫发生初期就实现有效防控,显著降低幼虫危害程度。这种“以虫治虫”的方式,不仅环保,而且防治效果持久,尤其适合在有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广使用。
除了昆虫天敌,微生物制剂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可通过感染害虫致其死亡。例如,白僵菌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有良好的致病效果,在人参、西洋参等根茎类药材种植中应用广泛。通过土壤施用或拌种方式引入白僵菌,可在不破坏根系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地下害虫,提高药材出苗率和成活率。
为了提升天敌防治的效果,还需结合农业生态管理措施。首先,应注重中药材种植区的生态多样性建设,如在田边种植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栖息地和补充营养,增强其定殖能力。其次,合理轮作与间作可打破害虫的生活周期,减少其积累。再者,避免滥用广谱性化学农药,以免误伤天敌种群。在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选择对天敌低毒的选择性药剂,并掌握施药时机,避开天敌活动高峰期。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天敌的规模化繁育与精准释放技术日趋成熟。一些地区已建立起天敌工厂,实现瓢虫、赤眼蜂、捕食螨等的批量生产,并通过无人机或人工方式精准投放到中药材种植区,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和可控性。
综上所述,利用天敌进行中药材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不仅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也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水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天敌资源的筛选与本地化适应研究,完善配套技术体系,推动生物防治从试验示范走向大规模应用,为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