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种植化学防治注意事项:使用农药时保护中药材种植品质的要点
2025-09-20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药材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环节。由于中药材多用于药用目的,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纯净度要求极高,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必须格外谨慎,科学合理地施用,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有效成分改变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以下是中药材种植中化学防治应注意的关键要点,旨在保护中药材的种植品质。

一、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防治病虫害时,应优先选用国家批准登记用于中药材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毒、高残留或禁用农药(如有机氯类、部分有机磷类)不仅容易在药材中积累,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推荐使用生物源农药或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苦参碱等,这类农药对环境友好,降解快,对中药材品质影响较小。

二、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进行操作,包括稀释比例、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超量使用或频繁喷洒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导致农药在植株体内富集,影响药材质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采收前必须留足安全间隔期,确保农药充分降解。例如,根茎类药材因生长期长,农药残留风险较高,更应提前规划用药时间。

三、根据中药材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用药

不同中药材对农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例如,人参、黄芪等根类药材易受土壤中农药残留影响;而金银花、菊花等花类药材则对叶面喷施农药较为敏感。因此,应根据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周期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在幼苗期、开花期或采收前期,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可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替代。

四、注重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产生

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容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进而迫使农户加大用药量,形成恶性循环。建议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使用,或使用复配制剂,延缓抗药性发展。同时,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

五、加强施药技术管理

施药方式直接影响农药的利用率和残留水平。推荐使用雾化均匀的喷雾设备,避免大剂量喷洒或重复喷施。施药时间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强光时段,以减少农药挥发和药害发生。同时,注意风向,防止药液飘移污染周边作物或水源。对于多年生药材,还应关注土壤中农药的累积效应,定期检测土壤农药残留。

六、强化农药采购与储存管理

购买农药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查看产品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和有效期,杜绝使用假冒伪劣或过期农药。储存农药应设立专用仓库,远离生活区和药材晾晒场所,分类存放,标识清晰,防止误用或混用。使用后的农药包装物应集中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七、推广绿色综合防控体系

化学防治不应作为唯一手段,而应纳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体系。结合农业防治(如轮作、清洁田园)、物理防治(如诱虫灯、粘虫板)和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使用微生物制剂),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例如,在丹参种植中引入瓢虫控制蚜虫,在枸杞栽培中利用性诱剂干扰害虫交配,均能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频率。

八、建立中药材种植档案与可追溯制度

每一块中药材种植地块都应建立详细的农事记录档案,包括农药名称、用量、施用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这不仅有助于科学评估防治效果,也为后期质量检测和溯源提供依据。一旦发现农药残留超标,可迅速追溯源头,采取补救措施,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

九、加强农户培训与监管力度

许多中药材由散户种植,缺乏专业知识,容易出现滥用农药现象。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升农户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基地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对违规使用农药的行为依法惩处。

综上所述,中药材种植中的化学防治必须以保障药材品质为核心目标。只有坚持科学用药、规范管理、综合防控,才能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同时,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道地性,推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