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25,药食同源产业的“碳中和”之路
2025-10-21

2025年,药食同源产业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交汇点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这一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的产业,开始积极探索自身的“碳中和”路径。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加工到消费,药食同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转型,不仅关乎环境可持续发展,更成为产业升级与品牌价值重塑的核心驱动力。

在源头环节,中药材与功能性食材的种植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过去依赖化肥、农药的传统农业模式,因其高碳排放和生态破坏问题,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202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合作社转向生态种植、有机农业与循环农业体系。例如,在云南的三七种植基地,通过引入生物防治、绿肥轮作和太阳能灌溉系统,显著降低了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同时,林下种植、仿野生栽培等模式被广泛推广,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提升了药材品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加工环节是药食同源产业链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节点。传统的干燥、提取、灭菌工艺往往依赖燃煤或天然气,能耗高且污染大。进入2025年,清洁能源替代进程明显加速。许多龙头企业开始采用光伏供电、空气能热泵干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低碳技术。以宁夏枸杞深加工企业为例,其新建的智能化生产线全部使用绿电驱动,并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将能耗降低35%以上。与此同时,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流动更加透明可控,进一步优化了碳排放结构。

包装与物流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也在经历绿色重构。一次性塑料包装、过度包装等问题长期困扰行业,而2025年,可降解材料、竹纤维包装、轻量化设计逐渐成为主流。一些品牌开始推行“包装回溯计划”,鼓励消费者返还包装进行再利用,形成闭环循环。在物流方面,新能源运输车辆、区域化仓储网络以及智能配送系统的建设,大幅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特别是冷链物流的能效提升,结合AI路径规划,使生鲜类药食同源产品(如鲜铁皮石斛、新鲜茯苓)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实现更低的碳强度。

消费端的绿色觉醒同样不可忽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碳标签”和可持续属性。2025年,已有多个药食同源品牌率先发布产品碳足迹报告,涵盖从原料采集到废弃处理的全过程数据。这种透明化的信息披露,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也倒逼企业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此外,“零碳养生”“低碳滋补”等新消费理念兴起,推动市场向高附加值、低环境影响的产品倾斜。例如,即食型草本饮品、植物基代餐粉等便捷健康食品,因其生产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成为年轻群体的首选。

政策支持与标准体系建设为产业碳中和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家层面出台《中医药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药食同源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等文件,明确将碳排放纳入行业准入和认证体系。地方政府则通过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方式,激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改。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统一的碳核算模型和第三方核查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可信。这些举措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利于绿色创新的制度环境。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中小型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能力,绿色转型步伐较慢;部分药材生长周期长、地域性强,难以规模化实施低碳种植;国际市场上对“中国药食同源”的碳认证认可度仍有待提升。但总体来看,2025年的药食同源产业已迈出坚定的“碳中和”步伐。这不仅是应对气候危机的责任担当,更是传承中华养生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未来,药食同源产业将继续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融合数字赋能与生态理念,打造一条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千年智慧遇见碳中和时代命题,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必将孕育出更加健康、更加绿色的生命图景。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