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进口原料白名单更新!药食中药材怎么选进口品类?
2025-10-21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进口中药材因其品质稳定、来源可追溯等特点,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优选。然而,由于中药材涉及食品安全与药品管理双重属性,其进口流程较为复杂,尤其是国家对可用于食品的中药材实施“白名单”管理制度,企业及个人在选择进口品类时必须格外谨慎。

2023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可用于食品的进口原料白名单》进行了新一轮更新,进一步规范了中药材作为食品原料的准入标准。此次更新不仅调整了部分品种的使用范围,还强化了对产地、检测标准和进口资质的要求。对于计划进口中药材用于食品生产的企业而言,了解最新政策动向、科学选择进口品类,已成为确保合规经营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药食同源”的定义。所谓药食同源,是指某些中药材既可作为药物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原料添加到普通食品中。这类物质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长期食用历史,且经过现代科学研究验证其安全性。目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是判断某类中药材是否可用于食品的核心依据。企业在选择进口品类时,必须确认目标品种是否列入该目录,否则将面临无法通关或被认定为非法添加的风险。

其次,关注白名单的动态调整。本次更新中,部分中药材如黄芪、党参、铁皮石斛等被进一步明确允许在特定食品类别中使用,但对其使用量、适用人群和标签标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黄芪虽已纳入白名单,但仅限于非婴幼儿食品中使用,且每日摄入量不得超过规定上限。此外,一些此前存在争议的品种,如灵芝、西洋参等,也因安全性数据完善而被有条件纳入,但需提供原产国的种植环境报告和重金属、农残检测证明。

在选择进口品类时,企业应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源地的监管体系是否健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有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其出口产品通常更容易通过我国海关检验。二是产品的可追溯性。正规进口中药材应具备完整的溯源链条,包括原产地证书、出口商资质、第三方检测报告等文件。三是成分与功效的匹配性。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因气候、土壤差异,有效成分含量可能相差较大。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定位,选择活性成分稳定、质量可控的进口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中药材都适合进口。一方面,部分本土道地药材如川芎、当归等在国内已有成熟的种植和加工体系,进口反而成本高昂;另一方面,某些境外品种可能存在物种混淆问题,如将非药用部位或近缘种冒充正品销售,这在市场监管中屡见不鲜。因此,在决策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样品比对和安全性评价。

此外,进口流程的合规性也不容忽视。根据现行规定,进口中药材需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检验检疫部门的查验。若用于食品生产,还需取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及相关食品安全备案。对于首次进口的新品种,建议提前与监管部门沟通,确认其是否属于允许进口的范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货物滞留或退运。

从消费端看,消费者对进口中药材的认知仍处于逐步提升阶段。许多人认为“进口等于高品质”,但实际上,中药材的功效与其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工艺密切相关,并非单纯以“国产”或“进口”来区分优劣。企业在宣传时应秉持科学态度,避免夸大功效或误导消费者,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总之,在进口原料白名单不断优化的背景下,药食同源中药材的进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只有紧跟政策变化、严控产品质量、科学筛选品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未来,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化和标准体系的统一,更多安全、优质的进口中药材有望进入国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健康选择。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