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持续升温,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中药材原料供需矛盾逐渐显现。2025年春季全国药品交易会(简称“春交会”)即将召开,业内普遍预测,酸枣仁、铁皮石斛、肉苁蓉等高价值中药材将面临显著的原料短缺,预计整体缺口将达到20%左右,价格或将延续上涨趋势。
一、供需失衡:三大药材供应紧张
酸枣仁作为安神助眠类中成药的核心成分,广泛应用于养心安神丸、归脾丸等经典方剂中。近年来,随着失眠、焦虑等亚健康问题的普遍化,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然而,酸枣仁的主产区集中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受气候波动影响较大。2024年北方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导致酸枣树开花结果率下降,产量同比减少约18%。加之野生资源逐年枯竭,人工种植尚未形成规模化产能,造成原料供应严重不足。
铁皮石斛素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美誉,因其滋阴清热、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备受青睐。目前,浙江、云南、广西是主要种植区,但其生长周期长达3-5年,且对温湿度、土壤条件要求极高。尽管近年来多地推广仿野生栽培技术,但由于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农户扩种意愿不强。同时,保健品和高端饮片市场的快速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原料消耗。据中国中药协会初步统计,2024年铁皮石斛干品产量约为3800吨,而市场需求已突破4600吨,供需缺口明显。
肉苁蓉则因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广泛用于抗衰老、男性健康类产品中。其特殊之处在于依赖寄生在梭梭根部生长,生态链极为脆弱。内蒙古、新疆等地虽为传统产区,但受生态保护政策限制,采挖受到严格管控。此外,荒漠化治理工程推进过程中,部分原有寄生环境被破坏,导致野生资源锐减。尽管已有企业开展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但整体产能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二、价格走势:持续上扬已成定局
在供应受限的背景下,三大药材的价格自2024年下半年起已开启上涨通道。以酸枣仁为例,统货价格从年初的每公斤580元上涨至年末的720元,涨幅超过24%;优质净选货更是突破800元大关。铁皮石斛枫斗(加工品)价格由每公斤2600元升至3300元以上,部分有机认证产品报价已达4000元。肉苁蓉软支统货价格也从180元/公斤涨至230元/公斤,硬支价格同步走高。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2025年春交会期间,这三类药材的价格很可能再创新高。一方面,春节后制药企业和保健品公司集中采购备货,将形成阶段性需求高峰;另一方面,产地库存普遍偏低,中间商惜售情绪浓厚,市场流通量有限。多位药材经销商表示:“现在手里有货就是底气,根本不愁卖。”
三、产业链应对:加速布局与技术创新
面对原料紧缺局面,不少龙头企业已开始向上游延伸布局。例如,某知名中药集团在山西建立万亩酸枣仁种植基地,并联合科研机构培育抗旱高产新品种;另一家健康科技企业在云南建成智能化玻璃温室,采用立体栽培模式提升铁皮石斛单位面积产量;还有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新疆推广肉苁蓉人工接种技术,提高寄生成功率。
与此同时,行业监管也在加强。国家药监局近期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对上述药材的质量追溯管理,严厉打击掺杂使假、非法采挖等行为。部分地区已试点推行“药材身份证”制度,实现从种植到流通的全过程监控。
四、未来展望:理性看待涨价潮
尽管短期内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但专家提醒,市场应保持理性。过度炒作可能导致价格泡沫,一旦产能释放或替代品出现,行情可能出现回调。此外,推动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才是破解供需矛盾的根本路径。
可以预见,在2025年春交会上,酸枣仁、铁皮石斛、肉苁蓉将成为焦点话题。它们不仅是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更折射出整个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唯有构建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好药不再贵,良材有所源”的产业愿景。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