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医药企业开始探索跨界转型的新路径。在这一浪潮中,位于贵州的新天药业凭借一款名为“苦参凝胶”的传统中药产品,悄然布局功能饮料市场,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更令人瞩目的是,贵州省政府为此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拟打造总投资达700亿元的“健康科技产业园区”,为新天药业的跨界转型提供坚实后盾。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妇科疾病的治疗。新天药业多年来深耕中药制剂领域,“苦参凝胶”正是其核心产品之一,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稳定。然而,面对传统药品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的现实,企业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公司科研团队开始尝试从苦参中提取活性成分,并研究其在提升免疫力、缓解疲劳、抗氧化等方面的潜在功效。
经过数年研发,新天药业成功将苦参中的生物碱类物质进行分子修饰与提纯,开发出一种具备抗疲劳、增强耐力、调节肠道菌群等功能的新型植物提取物。以此为核心原料,企业推出了首款功能性饮料——“参力源”。该饮料主打“中药科技+能量补充”概念,宣称可在不依赖咖啡因的前提下,通过天然植物成分帮助消费者提升专注力与体能耐力,尤其适合高强度工作人群、运动爱好者及亚健康群体。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药做成饮料,而是基于现代营养学和中医药理论,重新定义功能性饮品。”新天药业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力源’的研发历时五年,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获得了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这一跨界举动迅速引起资本市场关注。2023年底,“参力源”系列产品在电商平台试销首月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复购率高达42%。线下渠道则通过与连锁便利店、健身房、商务写字楼合作快速铺货,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网络。据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参力源”在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占有率已攀升至6.8%,成为仅次于东鹏特饮、红牛等传统品牌的新兴力量。
而推动这一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正是来自地方政府的强力背书。贵州省作为全国中药材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大力推动“中医药+”融合发展模式。为支持新天药业的功能饮料产业化项目,贵州省政府宣布将在贵阳高新区规划建设“贵州国际健康科技产业园”,规划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总投资额高达700亿元。
该园区将以新天药业为核心龙头企业,集聚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康养服务、智能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园区内将设立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研发中心、GMP标准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中心以及国际认证检测平台。同时,政府还将提供土地优惠、税收减免、人才引进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并联合多家高校建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助力企业持续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规模投资并非盲目扩张。贵州省卫健委发布的《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省大健康产业总产值要突破万亿元,其中中医药相关产业占比不低于40%。新天药业的跨界实践,恰好契合了这一战略方向。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对医药企业进军快消品领域提出质疑。有专家指出,药品与食品在监管标准、消费者认知、品牌定位上存在本质差异,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原有品牌形象。“关键在于如何讲好科学故事,让消费者理解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某专家表示,“新天药业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科研背景和合规生产体系,这是许多普通饮料企业不具备的。”
目前,新天药业已启动二期产能扩建工程,预计2025年功能性饮料年产能将达到50亿瓶。与此同时,企业还在研发基于黄精、刺梨、天麻等贵州特色药材的系列饮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从一剂治疗妇科炎症的凝胶,到一瓶面向大众市场的功能饮料,新天药业的转型之路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突破,更是中国传统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一次积极探索。而在700亿园区的宏大蓝图下,这场由中药出发的跨界革命,或许正在为中国大健康产业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