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三七胶囊改善冠脉微循环,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所临床影像
2025-10-29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冠脉微循环障碍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微循环是指心肌内直径小于200微米的小血管网络,其功能异常可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而这类病变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中往往难以被发现,因此被称为“隐形心脏病”。如何有效改善冠脉微循环,成为现代心血管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展现出独特潜力。其中,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传统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代表,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三七皂苷(如Rg1、Rb1、Notoginsenoside R1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新生及改善微循环等多种作用机制。基于此,将三七提取物制成标准化胶囊制剂,用于改善冠脉微循环功能,成为一项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课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三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影响的临床影像学研究,采用先进的无创或微创影像技术,系统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团队选取了120例经临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且伴有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七胶囊(每次300mg,每日三次),疗程为12周,对照组则仅接受标准治疗。

研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作为主要影像学评估手段,定量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MFR)、心肌灌注指数及微血管阻塞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心肌血流明显改善,MFR值由治疗前的平均1.85提升至2.43(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P<0.05)。同时,CMR显示治疗组心肌灌注缺损区域缩小,微血管密度增加,提示三七胶囊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

此外,研究还通过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发现,治疗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下降,而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上升,表明三七胶囊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还具有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这些结果从分子层面进一步验证了其多靶点干预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报告轻微胃肠道不适,均未影响继续用药。这说明三七胶囊在推荐剂量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适合长期服用。

从中医理论角度看,冠脉微循环障碍多归属于“胸痹”“心悸”范畴,病机以气滞血瘀、心脉不通为核心。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尤擅通络止痛、活血而不伤正。现代制剂工艺将其有效成分标准化并制成胶囊,既保留了传统药效,又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和用药依从性,实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的有效融合。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所的这项研究,不仅为三七胶囊改善冠脉微循环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影像证据,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树立了典范。其成果已被纳入《中医心血管病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版,并在多个国际心血管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展望未来,随着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发展,三七胶囊有望在更广泛的临床场景中发挥作用,如糖尿病相关心肌微血管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介入术后微循环修复等。同时,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深入挖掘其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将进一步推动中药复方的科学化、国际化进程。

总之,三七胶囊作为一种源自传统、验证于现代科技的中药制剂,在改善冠脉微循环方面展现出明确的临床价值。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所的系列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