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大黄蛰虫丸加速术后肠蠕动,天津中医院急腹症科随机对照
2025-10-29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术后恢复的质量与速度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其中,术后肠功能恢复是影响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环节,尤其在腹部手术后,肠麻痹、肠蠕动减弱等问题常导致腹胀、恶心、呕吐甚至肠梗阻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天津中医院急腹症科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系统评估了中药材大黄蛰虫丸在加速术后肠蠕动方面的临床疗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该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腹部手术(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直肠手术等)的患者共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补液支持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6小时内开始口服大黄蛰虫丸,每次3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3天;对照组则仅给予安慰剂。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术后腹胀发生率。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8.6±6.4)小时,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1.2±7.8)小时(P<0.01);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52.3±9.7)小时与(68.5±11.3)小时(P<0.01);肠鸣音恢复时间治疗组为(18.5±4.2)小时,对照组为(26.7±5.6)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为16.7%(15/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34/90)(P<0.01)。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腹泻或胃部不适,经调整剂量后症状缓解,提示大黄蛰虫丸在术后应用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大黄蛰虫丸源自《金匮要略》,由大黄、蛰虫(地鳖虫)、水蛭、虻虫、桃仁、䗪虫等多种活血化瘀、破积通络的中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大黄含有蒽醌类成分,能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肠蠕动;蛰虫、水蛭等动物药富含蛋白酶和抗凝活性物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抑制炎症反应。这些作用机制共同促进了术后肠道血供恢复与神经功能重建,从而加快胃肠功能的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特别关注了急腹症术后患者的特殊病理状态。此类患者常因术前禁食、腹腔感染、应激反应等因素导致胃肠动力严重抑制。传统西医多依赖等待自然恢复或使用促胃肠动力西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但部分药物存在副作用或禁忌症。而大黄蛰虫丸作为经典复方制剂,在辨证施治基础上,既能通腑泄热,又能活血祛瘀,契合“六腑以通为用”的中医理论,尤其适用于术后气滞血瘀、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

天津中医院急腹症科团队指出,大黄蛰虫丸的应用需把握时机与剂量。过早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过量则易致腹泻脱水。因此,研究严格设定术后6小时开始用药,并控制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同时,研究也强调,该药不适用于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或对成分过敏的患者,临床使用仍需个体化评估。

此项随机对照研究为中医药干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其结果不仅验证了大黄蛰虫丸在促进肠蠕动方面的有效性,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开辟了新路径。未来,研究团队计划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该方对不同手术类型、不同体质患者的疗效差异,并开展机制层面的研究,如肠道菌群变化、炎症因子水平监测等,以深化对其作用机理的认识。

综上所述,大黄蛰虫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复方,在天津中医院急腹症科的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显著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其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具备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更多经典方剂有望在现代外科领域发挥独特优势,助力患者更快、更安全地康复。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