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高脂血症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还常伴随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出现。在寻求安全有效的调脂手段过程中,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的特点,日益受到关注。其中,一种常见食材——洋葱的外层干皮,因其富含花青素类活性成分,在调节血脂和抗氧化方面的潜力正被科研界深入挖掘。
洋葱(Allium cepa L.)作为日常饮食中的常见蔬菜,其鳞茎具有辛辣味和一定的药用价值。然而,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洋葱外层干燥的紫红色表皮中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花青素。这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近年来开展的一项系统性研究,首次从流行病学与实验医学相结合的角度,验证了洋葱皮提取物中花青素在调节血脂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方面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招募了200名轻中度高脂血症成年志愿者,分为干预组与安慰剂组。干预组每日服用标准化洋葱皮花青素提取物胶囊(含总花青素≥150mg),连续干预12周。研究期间定期检测受试者的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等指标。
结果显示,经过12周干预后,干预组的总胆固醇平均下降约14.3%,甘油三酯下降18.7%,LDL-C降低16.1%,而HDL-C则提升了9.2%。相比之下,安慰剂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干预组体内的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的标志物)水平则明显下降,提示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得到改善。研究人员指出,花青素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多种机制,发挥调脂与抗氧化双重作用。
这一发现为传统中药材资源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事实上,在中医理论中,洋葱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健脾开胃、化痰散结的功效。虽然古代本草未明确记载“洋葱皮”的药用,但现代研究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花青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深色植物表皮中,如紫甘蓝、蓝莓、黑米等,而洋葱皮因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易于提取,成为极具开发前景的天然功能成分。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洋葱皮花青素的安全性良好,试验期间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仅有极少数受试者出现轻微胃肠不适,停药后自行缓解。这表明其在长期膳食补充方面具备可行性。此外,研究还建议将洋葱皮作为“食物即药物”理念的实践范例,鼓励家庭在烹饪时保留并合理利用这一常被丢弃的部分,例如用于煲汤、泡茶或制成保健粉剂。
当然,科研人员也强调,尽管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更大样本、更长周期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并探索不同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中的适用性。同时,花青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如何通过制剂技术提高其吸收率,也是未来研发的重点方向。
综上所述,这项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抗氧化与调脂实验,不仅揭示了洋葱皮花青素在改善血脂代谢和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中的积极作用,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的今天,从厨房里的寻常食材中寻找健康密码,或许正是实现“治未病”理念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通过科学验证传统智慧,我们有望构建更加可持续、贴近生活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