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科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疗效日益受到关注。其中,以“柚核散结汤”为代表的中药方剂,在治疗乳癖(即现代医学所称的乳腺增生)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乳癖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月经周期相关性加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激素调节或止痛药物对症处理,但长期使用存在副作用风险。而中医则从整体辨证出发,强调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从根本上调理体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广西地处岭南,气候湿热,居民饮食偏辛辣油腻,易致肝郁气滞、痰湿内生,进而诱发乳癖。基于地域特点和临床经验积累,广西中医院乳腺科专家团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其中“柚核散结汤”便是代表性方剂之一。该方以柚子核为主要君药,配伍香附、柴胡、浙贝母、当归、赤芍、夏枯草、牡蛎等十余味中药,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调和冲任之效。
柚核,为芸香科植物柚的种子,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具有“疗瘿瘤、消肿毒、下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柚核含有黄酮类、生物碱及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尤其对雌激素受体有一定调节功能,可缓解因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乳腺组织增生。临床观察显示,使用含柚核的复方制剂后,患者乳房胀痛程度明显减轻,肿块缩小甚至消失,且复发率较低。
一位36岁的女性患者李某,因双侧乳房周期性胀痛伴可触及包块半年余前来就诊。患者每于经前一周症状加重,情绪烦躁,伴有胸闷、胁肋不适,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经彩超检查提示双侧乳腺结构紊乱,符合乳腺增生改变。西医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病,建议定期随访并服用止痛药。患者因担忧药物依赖及潜在副作用,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接诊医生根据“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的辨证结论,开具“柚核散结汤”加减:柚核15g,柴胡10g,香附12g,当归15g,赤芍12g,浙贝母10g,夏枯草15g,煅牡蛎30g(先煎),橘核10g,青皮6g,甘草6g。嘱其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与高脂饮食。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反馈经前乳房胀痛显著缓解,触诊肿块变软、范围缩小。三个月后复查乳腺彩超,原见的低回声区明显减少,乳腺结构趋于正常。患者情绪稳定,月经规律,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此后继续以原方微调巩固治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此类病例在广西中医院乳腺科并非个例。近年来,科室系统收集了近百例使用“柚核散结汤”治疗乳癖的病案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87%以上,尤其对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患者效果更为突出。此外,该方安全性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高。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中医院还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柚核散结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实验表明,该方可下调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体内雌二醇(E2)水平,抑制乳腺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增殖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中药治疗乳腺疾病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然,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不可一概而论。“柚核散结汤”虽有良效,但仍需根据患者具体证型进行加减化裁。如兼有阴虚火旺者,宜加女贞子、旱莲草;若痰湿偏盛,则重用茯苓、半夏;疼痛剧烈者可酌加延胡索、川楝子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
综上所述,“柚核散结汤”作为地方特色经验方,在广西中医院乳腺科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药治疗乳癖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精髓。它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从调节内分泌、改善体质入手,实现长期稳定疗效。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类源于临床、效验确切的传统方剂,有望在更广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更多乳腺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