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黑芝麻素降胆固醇,国家卫健委功能食品评审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高胆固醇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病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在寻求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干预手段过程中,传统中药材再次进入科研与临床视野。其中,黑芝麻及其活性成分——黑芝麻素(Sesamin),因其在调节血脂方面的潜在功效,成为功能食品研发的重要候选物质,并已正式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的功能食品评审体系。

黑芝麻,作为中医典籍中记载的滋补肝肾、润燥乌发之品,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发现,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固醇以及木脂素类化合物,尤其是黑芝麻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多项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黑芝麻素的提取物可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从而改善整体血脂谱。

2022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联合多家高校及医疗机构开展的一项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在轻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每日补充300毫克黑芝麻素提取物的人群,其LDL-C平均水平下降幅度达18.6%,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1)。研究还发现,该成分能抑制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同时促进胆汁酸排泄,增加胆固醇的代谢清除路径。这一机制与他汀类药物部分相似,但未见明显的肝酶升高或肌肉毒性等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基于此类科学证据的积累,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将“黑芝麻素降胆固醇”功能纳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目录》增补项目,并启动专项评审程序。评审工作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导,组织营养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及中医药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原料来源、化学稳定性、毒理学数据、功能验证、人群适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评估。

评审过程中,委员会特别关注黑芝麻素的标准化提取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问题。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芝麻提取物,但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为此,评审要求申报企业必须提供明确的指纹图谱、纯度检测报告及稳定性试验数据,确保每批次产品中黑芝麻素含量不低于90%。同时,建议采用微囊化或纳米乳化技术提升其水溶性和肠道吸收率,以增强实际功效。

此外,评审还强调功能声称的严谨性。尽管多项研究支持黑芝麻素的降脂作用,但其效果仍属辅助调节范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因此,在未来获批的功能食品标签上,预计将标注“有助于维持正常胆固醇水平”而非“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避免误导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评审也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准体系建设。黑芝麻素作为源自传统药材的活性单体,其功能评价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循证医学方法,包括多中心临床试验、剂量-效应关系分析和长期随访数据收集,体现了“中医理论指导、现代科技验证”的融合路径。

从产业角度看,黑芝麻素功能食品的开发有望带动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升级。我国是黑芝麻主产国之一,年产量超过50万吨,但此前主要用于食用油和调味品生产,附加值较低。若功能性提取物实现规模化应用,不仅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也将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然,专家也提醒公众理性看待功能食品的作用。降胆固醇需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单纯依赖某种成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已有明确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总体而言,黑芝麻素进入国家卫健委功能食品评审流程,标志着传统中药材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价值正被重新挖掘与确认。这不仅是对中医药智慧的传承与创新,也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了更多自然、温和的选择路径。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研究的推进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相信会有更多源于自然的活性成分走上科学验证与大众应用的舞台,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