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黑木耳多糖抗血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协作组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抗血栓治疗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天然植物成分被发掘并应用于现代医学研究之中。其中,中药材黑木耳因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和丰富的多糖成分,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黑木耳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血栓、调节血脂、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真菌,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被认为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效验”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 polysaccharides, AAP),这类水溶性多糖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单糖组成,具有复杂的支链结构,赋予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多项体外与动物实验表明,AAP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等机制发挥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ADP、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同时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释放,从而调节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筹推动下,心血管疾病中医防治协作组于近年正式成立,旨在整合全国优势资源,推进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该协作组由国内多家重点中医院校、科研院所及临床医疗机构联合组建,聚焦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血栓形成等重大心血管问题。其中,黑木耳多糖作为具有明确循证医学潜力的候选药物,已被纳入重点研究项目之一。

协作组围绕黑木耳多糖开展了系统性研究。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采收季节及加工方式的黑木耳进行多糖成分分析,建立了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原料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其次,在动物模型方面,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FeCl₃诱导的颈动脉血栓模型等,验证了AAP在体内显著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小血栓体积的效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AP处理组血管内皮损伤明显减轻,炎症因子如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其不仅具有直接抗凝作用,还具备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协作组启动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估黑木耳多糖提取物在轻中度高凝状态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结果显示,在连续服用标准化黑木耳多糖制剂8周后,受试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下降18.7%,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约15%,且未见明显出血倾向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为黑木耳多糖作为辅助抗血栓药物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协作组也注重中医药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血栓形成多归属于“血瘀证”范畴,而黑木耳性平味甘,归肝、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效,正契合此类病症的治疗需求。研究人员结合舌脉辨证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探索建立“证-病-效”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力求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

未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协作组将继续深化黑木耳多糖的作用机制研究,包括其对凝血级联反应中关键因子(如凝血酶、Xa因子)的影响,以及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协同效应。同时,推动黑木耳多糖制剂的剂型优化,开发口服胶囊、速溶颗粒等便于长期服用的形式,并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心血管疾病中医诊疗指南。

总之,黑木耳多糖作为源自传统中药材的天然活性物质,凭借其良好的抗血栓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正在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之一。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协作组的引领下,相关研究不仅推动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也为防治血栓性疾病提供了绿色、可持续的新策略。随着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积累,黑木耳多糖有望在未来的慢病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