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白扁豆花解暑化湿,中国疾控中心急性毒性试验
2025-11-02

中药材白扁豆花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有悠久历史。其性味甘、微温,归脾、胃经,具有解暑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夏季感受暑湿所致的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白扁豆花的有效成分及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针对白扁豆花开展了一系列系统的毒理学研究,其中急性毒性试验是评估其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为该药材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白扁豆花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花蕾,其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多糖、挥发油及多种氨基酸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调节胃肠功能、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具有一定活性。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易受暑湿侵袭,出现食欲不振、头重困倦等症状,此时使用白扁豆花可有效缓解相关不适。因其性质平和、疗效确切,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及食疗配方中,如《温病条辨》中的“三仁汤”即含有白扁豆花,用于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然而,任何药物在推广使用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旨在评估受试物在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后对实验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确定其半数致死量(LD₅₀)或最大耐受剂量(MTD),从而判断其潜在危害程度。中国疾控中心依据国家《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国际通用的OECD测试指南,采用标准实验动物模型,对白扁豆花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急性毒性研究。

试验选取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分为多个剂量组和对照组,通过灌胃方式给予不同浓度的白扁豆花水提物或醇提物。观察周期为14天,期间详细记录动物的外观行为、摄食饮水、体重变化、神经系统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显示,在最高测试剂量(通常设定为10 g/kg体重以上)下,所有实验动物均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亦无一例死亡。通过对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变。根据实验数据推算,白扁豆花的LD₅₀远高于常规用药剂量,属于实际无毒级别(按我国毒性分级标准),其最大耐受剂量显著高于临床推荐用量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一结果表明,白扁豆花在常规使用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短期内大剂量摄入也不会引起严重毒性反应。这对于将其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或开发为防暑降温类产品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研究团队还对可能存在的过敏反应、生殖毒性等进行了初步筛查,目前尚未发现明显风险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乐观,但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个体差异不容忽视。部分体质虚弱或脾胃虚寒者长期大量服用仍可能出现腹胀、便溏等不适。此外,药材来源、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成分含量与生物活性,因此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此次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急性毒性研究,不仅填补了白扁豆花系统毒理数据的空白,也为其他传统中药材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示范。研究采用了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增强了公众对中药安全性的信心。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亚慢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全面评估其长期使用的风险效益比。

综上所述,白扁豆花作为一味具有解暑化湿功效的传统中药材,凭借其良好的药理活性和较低的毒性风险,在防治暑湿相关疾病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疾控中心的急性毒性试验为其安全性提供了权威佐证,标志着中医药研究正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挖掘其价值,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健康,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健康挑战中发挥独特作用。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