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马齿苋黄酮降糖,中国中医科学院糖尿病模型
2025-11-06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5亿,其中中国患者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围绕传统中药材马齿苋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其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对血糖调节的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地区的药食同源植物,早在《本草纲目》中便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马齿苋富含多糖、生物碱、有机酸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物质因其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提取与分离技术,成功从马齿苋中富集出高纯度黄酮组分,并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上验证了其降糖效果。

研究采用的是经典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的病理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β细胞损伤等。实验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二甲双胍)以及不同剂量的马齿苋黄酮干预组。连续给药4周后,研究人员检测了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糖原含量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给予马齿苋黄酮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糖耐量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组织学检查发现,胰岛结构损伤减轻,β细胞凋亡减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表达上调。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马齿苋黄酮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同时抑制肝脏糖异生关键酶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表达,从而实现多靶点调控血糖。

此外,马齿苋黄酮还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在实验期间,各干预组小鼠体重稳定,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或行为学改变,提示其在合理剂量下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这一特性使其在慢性病长期管理中具备潜在优势,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动物实验层面,还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马齿苋黄酮的作用靶点进行了系统预测。分析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可与胰岛素受体、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6等发生有效结合,揭示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这也正是中医药“整体调节”理念的现代科学体现。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临床前研究的深化阶段,研究团队正在优化提取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并筹备开展人体试验。未来若能顺利推进至临床应用,马齿苋黄酮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天然降糖药物,或作为现有治疗方案的补充与增效手段。尤其对于早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这类来源于日常食材的功能性成分更具接受度和推广价值。

当然,也应清醒认识到,尽管研究成果令人鼓舞,但从中草药有效成分到成熟药品的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分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提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等问题。此外,个体差异、配伍禁忌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仍需大量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中医科学院基于糖尿病模型对马齿苋黄酮降糖作用的系统研究,不仅为传统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糖尿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随着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以马齿苋为代表的药食同源植物将在慢病管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