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麝香草莓镇痛,中国中医科学院痛觉模型
2025-11-06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材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展现出独特的治疗潜力。其中,麝香草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植物,在镇痛领域的应用逐渐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依托先进的痛觉模型技术,对麝香草莓的镇痛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中药现代化和疼痛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麝香草莓,学名Fragaria moschata,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因其果实带有类似麝香的独特香气而得名。传统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酸,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民间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症的辅助治疗。然而,长期以来,其具体药理作用缺乏系统的实验验证。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着手构建科学严谨的动物痛觉模型,以评估麝香草莓提取物的镇痛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采用多种经典痛觉模型,包括热板试验、醋酸扭体试验、福尔马林致痛试验以及坐骨神经结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通过给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麝香草莓醇提物,研究人员观察到其在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模型中均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尤其是在福尔马林试验的第二相(炎症性疼痛阶段),麝香草莓组小鼠的舔足时间较对照组减少近50%,显示出较强的抗炎镇痛特性。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麝香草莓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调节中枢和外周痛觉通路密切相关。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脊髓背角中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同时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此外,研究还发现其可下调疼痛相关蛋白如COX-2和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引发的痛觉过敏。

更引人注目的是,麝香草莓提取物对神经系统中的关键信号通路也产生了影响。研究显示,其能激活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系统,特别是μ-阿片受体的表达上调,提示其部分镇痛效应可能通过内源性阿片通路实现。同时,该提取物还能抑制TRPV1离子通道的活性——这一通道在热痛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痛觉传导中起核心作用。这种多靶点的作用模式,使得麝香草莓在镇痛效果上更具广谱性和稳定性。

在安全性评估方面,长期给药实验表明,麝香草莓提取物在有效剂量范围内未引起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或行为学改变,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这一点对于未来开发成中药新药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该项研究中采用了“整体观+微观机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尊重中医药的整体调节理念,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手段,揭示其内在作用机理。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研究方法,不仅提升了中药研究的科学性,也为国际学术界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研究团队已着手对麝香草莓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初步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和鞣质类物质可能是其主要的镇痛活性成分。下一步将开展结构优化和制剂改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临床适用性。

综上所述,麝香草莓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的标准化痛觉模型中展现出明确的镇痛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其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神经递质释放及痛觉信号通路等多重机制发挥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优势。这项研究不仅为开发新型天然镇痛药物提供了候选资源,也推动了中医药在疼痛医学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开展,麝香草莓有望成为治疗慢性疼痛、尤其是炎症性和神经性疼痛的重要中药制剂。同时,这一研究成果也再次证明,传统中医药宝库中蕴藏着大量有待挖掘的科学价值,只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系统研究,完全有可能在全球健康领域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