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凤梨草莓抗菌,中国疾控中心实验
2025-11-06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问题日益严重,细菌耐药性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且可持续的天然抗菌物质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凤梨草莓”的中药材在体外实验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天然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凤梨草莓,学名 Fragaria × ananassa Duch. var. pineapple,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药材,但在民间医学中已有长期应用历史。其果实和叶片被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用途。尽管其食用价值广为人知,但药用潜力尚未得到系统研究。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团队基于传统经验,结合现代药理学方法,首次对其抗菌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估。

实验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研究人员从凤梨草莓植株中提取了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并对多种常见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测试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以及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其中部分菌株为多重耐药菌(MDR)。结果显示,凤梨草莓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g/mL 和 250 μg/mL,显示出较强的广谱抗菌潜力。

进一步分析表明,凤梨草莓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如鞣花酸、槲皮素和原花青素,这些成分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人员推测,其抗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抑制蛋白质合成或干扰DNA复制有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提取物处理后的细菌细胞表面出现明显皱缩、破裂现象,支持了细胞膜损伤的假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凤梨草莓提取物对人源正常细胞(如HEK-293肾细胞)的毒性较低,初步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为后续开发成外用抗菌制剂或辅助治疗产品提供了可行性基础。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推进动物模型实验,以验证其在活体内的抗菌效果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该研究不仅拓展了凤梨草莓的应用边界,也为中国传统药材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植物源性抗菌物质的开发,如黄连中的小檗碱、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等。凤梨草莓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这一资源库。更重要的是,它提示我们,一些看似普通的植物可能蕴藏着未被充分认识的药用价值。

然而,专家也提醒,尽管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谨慎对待。体外实验并不能完全反映人体内的复杂环境,且提取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此外,中药材的质量受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实现标准化生产也是未来产业化面临的关键挑战。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研究属于国家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一部分,未来将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开展多中心验证,并探索凤梨草莓提取物在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团队也在尝试通过分子修饰提升其抗菌效力,力求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新型天然抗菌剂。

在全球对抗耐药菌的战役中,每一次科学突破都弥足珍贵。凤梨草莓的抗菌潜力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它所代表的方向——从自然中寻找解决方案——正是应对当前健康危机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深化,相信会有更多“沉睡”于山野田间的植物被重新认识,并转化为守护人类健康的有力武器。

这项研究也再次强调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许多潜在药用植物尚未被系统研究,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它们在被发现前就已灭绝。因此,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样刻不容缓。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