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血竭止血,国家药典外伤出血适应证
2025-11-06

中药材血竭,作为一种传统而珍贵的药材,在中医药领域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主要来源于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果实中渗出的树脂,或由其他植物如龙血树属(Dracaena spp.)提取的类似树脂。血竭因其色赤如血、凝固似竭而得名,素有“活血圣药”之称,尤以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之效著称。在历代医籍中,如《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均有记载,认为血竭能“散瘀定痛,止血生肌”,广泛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血竭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作出了明确规定,将其列为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功效的药材,适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等病症,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药典并未明确将“外伤出血”单独列为适应证,而是将其纳入更广泛的“跌打损伤”与“疮疡不敛”的范畴之中。这种表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血竭在外伤止血方面的具体定位,也引发了临床应用中的讨论。

从药理研究角度看,血竭的止血机制已得到现代科学的部分验证。研究表明,血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酚类、萜类及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其中以血竭素(dracorhodin)、血竭红素等为主要有效物质。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局部凝血功能,并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来实现快速止血。动物实验显示,血竭提取物可显著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且在创面局部应用后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组织修复。

在民间和临床实践中,血竭被广泛用于各类外伤出血的处理。无论是刀伤、擦伤、割伤,还是手术创口渗血,中医师常将血竭研末外敷,或配伍乳香、没药、儿茶等制成复方制剂使用。其特点是止血迅速、不粘连伤口、不影响后续清创,且兼具消炎镇痛作用。尤其在战地医学、野外急救及基层医疗中,血竭因其便于携带、使用简便、效果确切而备受推崇。

然而,由于国家药典未将“外伤出血”作为独立适应证列出,导致血竭在正规医疗机构中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部分西医临床医生对其止血功效持保留态度,认为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支持;药品监管部门在审批相关制剂时也往往依据药典条文,使得含有血竭的外用止血产品难以获得明确的适应证标注。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用药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现代化进程。

值得指出的是,药典作为国家法定药品标准,其编写需兼顾科学性、规范性与安全性,对适应证的表述通常较为严谨和保守。血竭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系统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仍显不足。未来应加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明确其在外伤止血中的疗效等级、最佳剂量与使用方式,并推动将其“外伤出血”适应证纳入药典修订范围。同时,应规范血竭原料来源,防止伪品混入——目前市场上存在以松香、染料等伪造的“假血竭”,严重影响疗效与安全。

此外,血竭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外用。中医理论强调“内伤于血,外发为瘀”,对于严重外伤伴内出血患者,常采用内服血竭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整体调理。现代研究亦发现,适量内服血竭提取物可在不增加全身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创伤恢复。

综上所述,血竭作为一味具有显著止血、活血、生肌作用的传统中药材,在治疗外伤出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的现代科学依据。尽管当前国家药典尚未将其“外伤出血”列为独立适应证,但这并不否定其临床价值。相反,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医药标准体系的完善,促进传统经验与现代科研的深度融合,使血竭这一古老良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国际认可。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