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西青果黄酮护肝,中国中医科学院肝损伤实验
2025-11-06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肝脏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在寻求安全有效的护肝手段过程中,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的优势,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其中,中药材西青果因其显著的抗氧化与抗炎特性,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的一项关于“西青果黄酮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为中药现代化和肝病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西青果,又称“大青果”或“藏青果”,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album)的成熟果实,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痰多等症。近年来,药理学研究发现,西青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细胞损伤。而氧化应激正是多种肝病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之一,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西青果黄酮可能在护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围绕这一假设,设计并实施了一项系统的动物实验。研究采用经典的四氯化碳(CCl₄)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CCl₄造成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与炎症反应,模拟临床常见的化学性肝损伤。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不同剂量的西青果黄酮干预组。干预组在造模前后给予不同浓度的西青果黄酮提取物灌胃处理,连续给药7天。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液及肝脏组织,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肝脏病理学检查以及相关分子机制分析。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肝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肝功能严重受损;而经西青果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的ALT和AST值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高剂量组甚至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肝脏组织切片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而黄酮干预组则明显减轻了这些病理改变,肝小叶结构趋于完整。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西青果黄酮的护肝作用与其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通路密切相关。实验检测发现,黄酮干预显著提高了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同时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说明其能有效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此外,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西青果黄酮可下调NF-κB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对西青果黄酮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在实验期间,各给药组小鼠体重增长正常,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或行为异常,提示其在治疗剂量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这一结果为后续开展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中医理论角度看,西青果性寒味甘涩,归肺、大肠经,虽传统上不以“护肝”为主要功效,但其清热解毒、化浊祛邪的作用与现代医学中“清除内毒素、改善代谢紊乱”的理念高度契合。此次实验证实其黄酮成分可通过多途径保护肝细胞,体现了中医药“异病同治”“标本兼治”的整体思维优势。

目前,尽管西青果黄酮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其展现出的良好护肝潜力已引起广泛关注。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分离纯化活性单体,明确其构效关系,并推进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力争将其开发为新型保肝药物或功能性保健品。

综上所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西青果黄酮在防治化学性肝损伤中的确切疗效和潜在机制,也为传统中药材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典范。在全球肝病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深入挖掘中药宝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或将为人类肝脏健康开辟一条绿色、安全、高效的新路径。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