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方榄多酚护眼,中国中医科学院视网膜模型
2025-11-06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眼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视网膜损伤、黄斑变性、干眼症等慢性眼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逐渐成为防治眼疾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中药材方榄(学名:Canarium album)因其富含多酚类活性成分,近年来在护眼领域的潜力备受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基于现代药理学与生物技术手段,构建了“视网膜模型”系统,对方榄多酚的护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方榄,又称白榄或青果,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咽化痰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方榄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包括黄酮、原花青素、没食子酸等,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而视网膜作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极易受到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的损害,因此,抗氧化能力强大的多酚类物质被认为在延缓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科学验证方榄多酚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团队建立了一套体外人源视网膜细胞模型,并结合动物实验进行系统评估。该模型以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为基础,通过模拟蓝光照射、高糖环境及过氧化氢诱导等方式,构建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下的视网膜损伤模型。研究人员将不同浓度的方榄多酚提取物加入培养体系,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率、线粒体功能、活性氧(ROS)水平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方榄多酚能够显著提高受损视网膜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细胞凋亡通路的激活。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方榄多酚通过上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增强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表达,从而提升细胞自身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同时,它还能抑制NF-κB通路的活化,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有效缓解视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采用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连续给予方榄多酚口服干预。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的视网膜结构完整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减少幅度较小,电生理检测显示视网膜功能(如a波和b波振幅)得到较好保留。组织病理学分析也证实,方榄多酚能减轻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胶质细胞活化,显示出良好的神经保护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方榄多酚不仅具有直接的细胞保护作用,还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影响眼部健康。近年来,“肠-眼轴”理论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可影响全身炎症水平和氧化状态,进而波及远端器官如眼睛。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初步研究提示,方榄多酚可促进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减少系统性炎症对视网膜的负面影响。

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展了小规模人群干预试验,招募长期使用电子屏幕的职业人群,每日服用含方榄多酚的植物提取物胶囊,持续8周。受试者主观视觉疲劳感显著缓解,泪膜稳定性提高,部分人眼底微循环指标也有所改善。尽管样本量有限,但结果为后续大规模临床研究提供了积极信号。

总体来看,方榄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在防治视网膜损伤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中国中医科学院构建的视网膜模型不仅为中药药效评价提供了可靠平台,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树立了典范。未来,随着对方榄多酚作用机制的进一步解析,以及制剂工艺的优化,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中药护眼产品,服务于广大视力亚健康及早期眼病人群。

当然,也需清醒认识到,中药研究仍面临标准化、个体差异大等挑战。方榄多酚的提取工艺、剂量效应关系、长期安全性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同时,应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古方新用”,让中医药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大价值。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