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推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种植技术推广
蔓荆子海滩沙地栽培
2025-11-07

蔓荆子,学名Vitex rotundifolia L. f.,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的一种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因其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同时兼具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在生态修复与中药材种植领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海滩沙地等恶劣环境中,蔓荆子展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成为滨海生态恢复和特色农业开发的重要物种之一。因此,开展蔓荆子在海滩沙地的栽培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也为沿海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

海滩沙地环境特殊,普遍存在盐碱重、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风力强劲等问题,对大多数植物生长极为不利。然而,蔓荆子凭借其发达的匍匐茎和根系系统,能够在松散的沙土中迅速扩展,有效固定流沙,减少风蚀和水蚀。其叶片厚实,表面具蜡质层,可减少水分蒸发,耐旱耐盐能力较强,非常适合在潮间带以上、受海风影响但不受频繁海水淹没的沙质地段种植。

在进行蔓荆子海滩沙地栽培时,首先应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理想地块应位于高潮线以上的后滨地带,地势相对平坦,沙层厚度适中(一般30厘米以上),排水良好,且避开强浪直接冲击区。种植前需对地块进行简单清理,去除杂草、石块及海洋垃圾,避免影响幼苗扎根。由于沙地养分贫瘠,可在整地时适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或泥炭土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初期生长环境质量。

繁殖方式以扦插为主,因种子发芽率较低且生长缓慢。通常在春季(3月至4月)或秋季(9月至10月)选取健壮母株的成熟匍匐茎,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条,每段保留2–3个节。扦插深度约为5–8厘米,行距控制在50–60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确保通风透光并利于后期覆盖扩繁。扦插后立即浇水,保持沙土湿润但不积水。在初期生长阶段,可采用遮阳网短期覆盖,防止烈日灼伤和水分过度蒸发。

水分管理是蔓荆子沙地栽培的关键环节。虽然该植物耐旱,但在定植后的1–2个月内仍需定期补水,尤其是在干旱少雨季节。建议采用滴灌或喷雾灌溉方式,既能节约用水,又能避免冲刷表层沙土。随着植株逐渐成活并形成网络状覆盖,其自身保水能力增强,灌溉频率可逐步降低。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蔓荆子抗性较强,一般较少发生严重病害。偶有叶斑病或蚜虫侵扰,可通过人工清除病叶、加强通风或使用生物农药进行控制,尽量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以保证其作为药用植物的安全性。此外,定期巡查,及时拔除入侵性强的杂草(如刺苋、马唐等),有助于维持蔓荆子群落的稳定发展。

经过6–12个月的生长,蔓荆子即可形成密集的植被覆盖层,显著改善沙地微环境,降低地表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并为其他伴生植物的自然迁入创造条件。此时可进行首次采收。药用部位主要为干燥成熟的果实,通常在每年9月至11月果实由绿转紫黑色时采收。采收后应及时晾晒或低温烘干,避免霉变,确保药材品质。

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蔓荆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等症,市场需求稳定。规模化种植后,亩产干果可达150–200公斤,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具备可观的经济回报。同时,其生态价值不可忽视——通过大面积推广种植,可有效遏制海岸线侵蚀,构建绿色屏障,助力“美丽海湾”和“蓝色海岸”建设。

综上所述,蔓荆子在海滩沙地的栽培是一项集生态保护、环境修复与经济发展于一体的可持续实践。通过科学选地、规范育苗、合理管护,完全可以在原本荒芜的沙滩上建立起稳定的植被系统。未来,若能结合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以及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必将进一步提升蔓荆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