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饮片趁鲜切制监管细则细化 质量追溯成重点
2025-11-1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药饮片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为进一步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可控性与可追溯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相关主管部门持续推进中药饮片生产监管制度的完善,尤其在“趁鲜切制”这一关键环节上,监管细则不断细化,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成为重点方向。

所谓“趁鲜切制”,是指中药材在采收后未经干燥处理,直接进行清洗、切制、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饮片的过程。相较于传统“先干燥后切制”的方式,趁鲜切制能有效保留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减少因反复干燥带来的药效损失,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由于该工艺对原料新鲜度、加工环境、储存条件等要求较高,若缺乏有效监管,极易引发微生物超标、霉变、虫蛀等问题,进而影响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

为规范趁鲜切制行为,近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202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中药材产地开展趁鲜切制试点,并要求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随后,多地药监部门结合本地中药材资源特点,制定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趁鲜切制的适用品种、加工条件、企业资质、质量标准及备案管理要求。

在具体实施中,监管细则的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趁鲜切制的中药材目录。目前,仅允许部分适宜鲜切、不易变质的品种(如丹参、黄芪、白芍、当归等)开展趁鲜加工,其他易腐、高水分含量的药材仍需遵循传统干燥流程。二是强化加工企业的主体责任。从事趁鲜切制的企业必须具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相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配备专业的净制、切制、干燥设备和环境控制设施,并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三是严格原料来源管理。要求企业对所用中药材实行“源头把控”,优先选用规范化种植基地(GAP基地)产出的药材,并建立供应商审计制度,确保原料可追溯。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已成为监管的核心抓手。新版《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调,自2024年起,所有趁鲜切制饮片必须实现“一物一码”全程追溯。这意味着从中药材采收到饮片出厂的每一个环节——包括采收时间、产地信息、加工批次、质检报告、仓储物流等——都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录入追溯平台,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完整信息。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监管效率,也为中药饮片的市场信任度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在安徽亳州、甘肃陇西等中药材主产区,已有多个龙头企业接入省级中药追溯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药房的全链条数据贯通。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监管部门可迅速锁定问题源头,实施精准召回,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

与此同时,监管也注重科学性与灵活性的平衡。针对边远地区小型种植户和合作社的实际困难,部分地区推行“集中加工、统一质检、分户销售”的模式,由政府支持建设区域性趁鲜切制中心,既保证了加工质量,又帮助农户增收。此外,监管部门还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趁鲜切制工艺的标准化研究,制定不同药材的最佳切制厚度、干燥温度与时间参数,避免因工艺不当导致药效流失。

当然,监管细则的落地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能力,难以快速建立符合要求的追溯系统;个别地区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现象,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对此,专家建议应加大财政扶持和技术指导力度,推动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机制,严查虚假标注、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总体来看,中药饮片趁鲜切制监管细则的持续细化,标志着我国中药产业正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以质量追溯为核心抓手,不仅有助于提升饮片品质,增强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也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中药全产业链的透明化管理将更加完善,真正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现代化监管目标。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