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中药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已成为保障中药产品质量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作为国内中成药领域的领军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始终致力于从源头把控药材品质,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近日,云南白药在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方面再传捷报——新增2个重楼种植基地正式纳入其GAP管理体系,标志着企业在道地药材资源布局和产业链上游控制能力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重楼,学名七叶一枝花,是云南白药系列核心产品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尤其在治疗跌打损伤、清热解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由于野生重楼资源日益枯竭,且生长周期长、人工栽培难度大,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波动剧烈。为破解这一难题,云南白药早在多年前便启动了重楼的人工驯化与规范化种植研究,并率先在国内推行GAP标准种植模式,力求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程可控。
此次新增的两个重楼种植基地分别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和丽江市,地处高海拔山区,气候温凉湿润,土壤富含有机质,具备重楼生长所需的理想生态条件。基地总面积超过1500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云南白药提供种源、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保障,当地农户负责日常管护,既带动了山区农民增收,又确保了药材来源的可追溯性和品质稳定性。
在技术层面,新基地全面应用云南白药自主研发的重楼良种选育、仿生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例如,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质种苗;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方式,最大限度还原重楼自然生长环境,提升药材道地性;同时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对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气温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精细化管理。这些举措不仅显著提高了重楼的成活率和产量,更使药材中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含量稳定达到或超过《中国药典》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对GAP基地的管理并非“一次性认证”了事,而是建立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土地选址、种子种苗鉴定,到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再到仓储运输,每一个环节均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记录档案。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抽检,确保无重金属超标、无农残残留、无硫磺熏蒸等问题。这种“源头把控、过程监管、结果可溯”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行业标杆。
此次基地扩容不仅是产能的提升,更是云南白药践行“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理念的具体体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优质药材源于优质的种植。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扩大GAP基地规模,构建起稳定、可控、可持续的药材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放心的产品。”
事实上,云南白药在GAP基地建设上的投入由来已久。截至目前,企业已在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建成三七、天麻、茯苓、附子等多个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总面积逾3万亩,其中多个项目通过国家GAP认证或获得绿色中药材基地称号。重楼作为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的品种,其种植体系的成熟,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在稀缺药材领域的战略储备能力。
展望未来,云南白药计划继续加大科技投入,联合科研院校开展重楼基因育种、生态种植模型优化等前沿研究,同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药材溯源中的应用,推动中药材种植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此外,企业还将积极参与中药材国际标准制定,助力云药品牌走向世界。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科技创新的多重驱动下,以云南白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引领中药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此次重楼GAP基地的扩容,不仅是一次企业战略布局的深化,更是对中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之路的有力回应。守住药材源头的“第一车间”,才能真正筑牢中医药发展的根基,让千年国粹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