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进博会中医药展区开展 12项非遗项目亮相
2025-11-12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的璀璨舞台上,中医药展区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不仅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更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效,在现代健康理念不断演进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本届进博会上,中医药展区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题,集中展示了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面呈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国际化发展的崭新图景。

步入展区,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设计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古法炮制技艺到经典名方传承,从针灸推拿到民族医药体系,每一项非遗项目的展示都凝聚着匠人智慧与时代精神。其中,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通过复原清代制药场景、现场演示丸散膏丹的传统制作工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工作人员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铜碾子研磨药材,细致讲解“选材必地道、炮制必遵古”的制药理念,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中医药对“道地性”与“精工细作”的极致追求。

另一大亮点是藏医药浴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首次系统亮相。来自西藏的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五味甘露浴的配伍过程,并结合藏医“三因学说”阐释其调理身心的独特机理。配合多媒体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走进”高原药圃,了解红景天、雪莲花等珍稀药材的生长环境与采集规范。这种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方式,既保留了传统精髓,又提升了国际受众的理解度与接受度。

此外,朱氏一指禅推拿海派中医妇科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鹤年堂养生文化等代表性项目也纷纷登台。上海岳阳医院的专家团队现场开展义诊体验,外国客商在体验针灸后惊叹:“这种不用药物就能调节身体平衡的方法,实在太神奇!”而六神丸的微缩制药流程展陈,则通过显微摄影技术将0.5毫米大小的水蜜丸制作过程放大呈现,令观众直观感受“小丸子、大工艺”的精湛技艺。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出的12项非遗项目不仅涵盖汉民族传统医学体系,还特别纳入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彝族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代表。这些源自中国西南边陲的医疗智慧,以其就地取材、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基层健康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区内设置的多语种解说系统和跨境合作洽谈区,也为推动民族医药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中医药国际化步伐持续加快。近年来,国家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本届进博会特别设立“中医药国际合作论坛”,邀请WHO传统医学顾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官员及跨国医药企业代表共商发展路径。多家中医药企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涉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新药联合研发、海外中医中心建设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增强,也为中医药传承注入新动能。展区专设“青年传承角”,90后、00后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艾条手工卷制、香囊缝制等技艺,并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互动。“我们不仅要守住老祖宗的手艺,更要让它活在当下、走向未来。”一位年轻的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如是说。

进博会中医药展区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具体实践。12项非遗项目的精彩亮相,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医药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全球面临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等共同挑战的今天,蕴含整体观、治未病思想的中医药智慧,正为人类健康提供另一种可能。

随着第七届进博会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业界期待更多创新成果在这一开放平台上汇聚交融。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医药展区将不仅仅是展品陈列的空间,更将成为标准制定、技术转化、文化对话的全球枢纽,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