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的璀璨舞台上,一个充满东方智慧与文化韵味的新空间——“中医药非遗会客厅”首次亮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参展商、采购商及观众的广泛关注。这一创新展区以“传承·融合·共享”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成为本届进博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会客厅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人文交流板块的核心区域,整体设计融合了传统中式建筑元素与现代展陈理念。青砖灰瓦、雕花窗棂、中药柜格错落有致,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步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时光,置身于一座浓缩版的中医堂馆。现场不仅陈列了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经典著作、诊疗器具和古法炮制工具,还通过多媒体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亮相的“中医药非遗会客厅”汇聚了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30余项中医药非遗项目,涵盖中医诊疗技法、中药炮制技艺、养生功法、民族医药等多个门类。其中包括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医针灸”,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如“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朱氏一指禅推拿”“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藏医药浴法”等。每一项技艺背后,都承载着世代医者的智慧结晶与生命守护的初心。
在会客厅中央,一场名为“百味本草”的中药炮制技艺展演正在进行。身着传统服饰的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九蒸九晒”地黄、“煅淬”磁石等复杂工艺,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一位来自德国的医疗设备采购商表示:“我一直认为中医药是一种经验医学,但今天看到这些精细到毫厘的操作流程,才真正理解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这种直观而生动的展示方式,打破了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让世界看见中医药的严谨与精妙。
除了静态展示与技艺展演,会客厅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在“脉诊体验角”,观众可亲身感受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在“香囊手作坊”,人们亲手调配具有驱蚊、安神功效的传统中药香囊;更有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功法教学,每天定时开课,吸引大批中外观众参与练习。一位来自日本的参展商在练习完八段锦后感慨:“动作看似简单,却能让身体迅速放松,这种身心合一的理念令人着迷。”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会客厅特别设立了“国际对话沙龙”环节,邀请国内外医学专家、文化学者围绕“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医药非遗不仅是民族的记忆,更是全人类的健康财富。在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医学的整体育观、个体化治疗思路正被越来越多国家所重视。”他呼吁加强国际协作,推动中医药标准体系与全球接轨。
此次“中医药非遗会客厅”的成功亮相,也标志着中医药文化传播进入新阶段。主办方介绍,未来将依托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平台,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遗展厅”,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线上博物馆,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同时,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设立海外分馆,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中医药企业借此契机发布了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云南白药集团宣布将与东南亚医疗机构共建南药种植与研发基地;广药集团则与中东某国达成协议,推动凉茶配方本地化生产。这些务实成果表明,中医药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正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当古老智慧遇上现代盛会,中医药非遗会客厅以其独特的文化张力与现实价值,在进博会上奏响了一曲文明互鉴的和谐乐章。它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更传递出一种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生活哲学。正如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在这里,我触摸到了时间的温度,也看到了健康的另一种可能。”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中医药这颗中华文化瑰宝,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健康事业的发展洪流之中。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