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持续发挥着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用。本届进博会上,中医药领域迎来高光时刻——“中医药供需对接会”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及采购商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医药产品、服务、技术及文化推广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达成多项实质性合作,标志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本次供需对接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与中国中药协会联合主办,旨在搭建一个高效、精准的国际合作桥梁,推动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活动期间,主办方精心组织了专题推介、项目路演、一对一洽谈等多个环节,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研发、中医诊疗服务输出、中医药康养旅游以及数字化中医药平台建设等多个细分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医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在对接会现场,多家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展示了其最新研发成果和国际化布局进展。例如,广药集团发布了其“中医药+科技”战略下的智能煎药系统和AI辅助诊断平台,吸引了来自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多国采购商的关注;同仁堂则重点推介了其海外连锁门店运营模式及经典名方制剂的国际注册路径,与新加坡、阿联酋等地的合作伙伴现场签署合作协议;云南白药展示了基于道地药材的高端健康产品线,并与德国一家健康管理机构达成联合开发协议,计划共同推出面向欧洲市场的天然植物保健品。
与此同时,来自俄罗斯、韩国、泰国、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团也积极参与其中。俄罗斯联邦传统医学中心代表表示,近年来中国中医药在俄民众中的认可度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治疗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此次参会希望引进更多合规、高质量的中成药产品,并探讨在莫斯科建立中医诊疗中心的可能性。泰国卫生部传统与替代医学司官员则透露,已与中国多家中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将推动中医师赴泰执业试点项目,并加快中医纳入泰国国家医保体系的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对接会特别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出海”专题板块,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展示和国际标准研讨等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现场演示了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疗法的操作流程,并配合多语种解说,帮助外宾直观理解中医“整体观”和“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此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了《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指南(2023版)》,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标准化参考,进一步增强了中医药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话语权。
据统计,本次供需对接会共促成签约项目47项,意向成交金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涉及产品采购、技术转让、联合研发、品牌授权、人才培训等多个维度。其中,江苏某中药企业与澳大利亚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墨尔本共建中医药研究中心,聚焦抗衰老和免疫调节领域的创新药物开发;山东一家中医器械制造商则与沙特阿拉伯投资方达成协议,在利雅得设立区域分销中心,辐射整个海湾地区市场。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中医药资源的强大吸引力,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价值的广泛认同。随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持续推进,中国正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医药对外开放格局。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中药产品在更多国家实现注册上市,同时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海外伙伴开展远程医疗、学术交流和人员互派,真正实现“以医带药、以文促贸”的协同发展。
可以预见,在进博会这一高水平开放平台的助力下,中医药将不断突破地域与文化的界限,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而此次供需对接会所达成的多项合作,正是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也为全球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