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供需失衡缓解 部分品种价格企稳
2025-11-12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部分品种价格一度飙升,引发行业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加强调控、种植结构调整以及供应链逐步优化,中药材供需失衡的局面正在得到有效缓解,多个此前价格异常上涨的品种已出现企稳甚至回落趋势,市场整体趋于理性。

过去几年,受多重因素影响,中药材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疫情催生了公众对中医药的关注与需求,中药饮片、中成药销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极端天气频发导致部分主产区减产,如甘肃、云南等地的当归、黄芪因干旱减收,四川的川芎受洪涝影响产量下滑。此外,资本炒作也推高了部分药材价格,例如2022年白术、党参等品种价格涨幅超过100%,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给中药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

面对这一局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2023年起,国家启动“中药材生产扶持计划”,鼓励在道地产区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良种良法,提升单产水平。同时,加强对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市场投机行为。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积极推动中药材种植结构优化。以甘肃省为例,当地引导农户从单一扩种转向科学轮作,并引入农业保险机制,降低种植风险。云南省则依托科研机构开展滇重楼、三七等珍稀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逐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药材品质,也增强了供应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手段在中药材供应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智慧药材”平台,实现从种植、采收、加工到仓储、物流的全过程追溯。例如,某大型中药企业联合产地合作社搭建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包装二维码即可查看药材来源、检测报告等信息。这种透明化管理不仅增强了市场信心,也促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从市场数据来看,部分此前价格高企的中药材已明显回落。据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党参统货价格较2022年峰值下降约45%,白术降幅达38%,黄芪、当归等大宗品种价格也趋于平稳。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得益于主产区产量恢复、库存补充以及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不过,专家也提醒,中药材市场的稳定仍面临挑战。首先,部分小宗药材因种植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短期内难以快速扩大产能;其次,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可能对特定产区造成冲击;此外,国际市场需求波动也可能影响出口导向型品种的价格走势。

为构建更加稳健的中药材供应体系,多位业内专家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储备制度,在主销区和主产区建立战略储备库,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中药材育种、病虫害防治、机械化采收等关键技术突破;三是鼓励中药企业与种植户建立长期订单合作关系,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销链条。

此外,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也在悄然影响市场格局。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药材的道地性、生态性和安全性,而不仅仅是价格。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品质控制和品牌建设,倒逼整个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总体来看,随着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中药材供需关系正逐步修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行业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未来,若能持续加强全产业链协同,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中药材市场有望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可以预见,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药材产业将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这不仅是产业自身的升级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