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食药物质纳入需提供食用历史和安全资料
2025-11-2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功能性食品的关注日益增加,食药物质的管理与规范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谓“食药物质”,是指既可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又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传统中药材或天然成分。这类物质在中医药文化中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日常饮食和养生保健之中。然而,由于其兼具食品与药品的双重属性,如何科学、安全地将其纳入食品管理体系,已成为监管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与食品安全,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要求:凡申请将某种物质作为食药物质纳入管理目录的,必须提供详实的食用历史和安全性评估资料。这一规定不仅是对传统经验的尊重,更是现代科学监管的体现。食用历史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适合长期、广泛用于食品的重要依据。它包括该物质在民间或特定地区被长期食用的时间跨度、人群范围、摄入方式及频率等信息。例如,枸杞、山药、莲子等常见食材,因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食用记录,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告,因此较易被认定为安全可食。

然而,并非所有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动物成分都具备足够的食用基础。一些中药材虽在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疗效,但缺乏大规模、长期的人群食用数据支持,若贸然将其作为普通食品推广,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例如,某些活血化瘀类药材可能对孕妇产生不利影响,或某些清热解毒类药材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脾胃虚寒。因此,仅凭药效显著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其作为食品的安全性,必须结合实际食用情况综合评估。

除了食用历史外,安全性资料的提交同样至关重要。这包括毒理学试验数据、人体试食试验结果、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评估、致敏性分析以及与其他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研究等内容。通过系统的毒理实验,可以明确该物质在不同剂量下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乃至遗传毒性表现;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长期健康影响。这些科学数据与传统的食用经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食药物质准入的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食用历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需要严格审查。部分申报单位可能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夸大或虚构某种物质的食用背景。对此,监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资料审核机制,必要时可通过地方志、古籍文献、民族医药记载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交叉验证。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开展针对传统食药同源物质的历史溯源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学术支撑。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资源不断涌现,一些外来植物或新型生物提取物也试图以“食药物质”身份进入中国市场。对于这类新兴物质,更应坚持“先评估、后准入”的原则。即便在原产国有一定食用传统,也不能简单照搬其使用经验,必须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体质特征和烹饪习惯重新评估其适用性和安全性。例如,某些南美植物在当地作为茶饮原料使用,但其活性成分在中国人群中是否会产生不同代谢反应,仍需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加以确认。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推动食药物质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动态化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发布已批准食药物质名单及其使用范围、限量标准和注意事项,便于企业合规生产和消费者知情选择。同时,设立退出机制,对已列入目录但后续发现安全隐患的物质及时调整管理类别,确保整个体系的灵活性与权威性并存。

总之,食药物质的纳入绝非简单的名录扩充,而是涉及文化传承、科学验证与公共健康多重维度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充分掌握食用历史的基础上,辅以严谨的安全性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既能治病,又可入口”的理想状态。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健康食品选择。在未来的工作中,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需共同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食药物质管理体系,让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