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地黄完成评审,目录或将再扩容
2025-11-20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健康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对中药材的规范化管理和临床应用支持不断加强。近日,业内传来重磅消息:地黄已完成新一轮评审工作,有望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此举或将推动中药目录的进一步扩容,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黄,作为传统中药材中的“四大怀药”之一,已有数千年的药用历史。其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阴虚发热、消渴、血热出血、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地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梓醇、地黄苷、多糖类物质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及保护神经等多种生物活性,在糖尿病、慢性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次地黄完成评审,标志着其在循证医学和临床价值方面获得了权威认可。评审过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临床医院及药学专家共同参与,历时近一年,系统梳理了地黄的药材来源、炮制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临床疗效数据及安全性评价。评审结果显示,地黄在多个适应症上具备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尤其在慢性病管理和亚健康调理方面表现突出,符合国家基本药物“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遴选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推动更多经典名方和优质中成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地黄的评审通过,正是这一政策导向下的具体体现。若最终顺利纳入目录,不仅将提升地黄相关制剂的可及性和使用率,也将激励更多企业投入道地药材的研发与标准化生产。

从产业角度看,地黄的目录扩容预期已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河南、山西、山东等地是地黄的主要产区,其中河南温县所产的“怀地黄”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九大仙草”之美誉。目录扩容将直接带动种植户增收,促进中药材产业链升级。同时,以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含地黄中成药,也有望获得更广泛的临床推广和医保覆盖,进一步巩固其在慢病治疗领域的地位。

然而,目录扩容也带来新的挑战。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中药材因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方式不同,质量差异较大。尽管目前已有《中国药典》对地黄的质量标准作出规定,但在实际流通环节中,仍存在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从种植到成品的全过程监管,推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确保用药安全。

其次,临床合理使用需进一步规范。地黄虽为滋阴良药,但其性寒,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泻、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盲目将其当作“补品”长期服用,反而可能导致体质失衡。因此,在扩大使用范围的同时,应加强对医生和公众的用药指导,倡导辨证施治,避免滥用。

此外,地黄的国际化进程也值得关注。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地黄及其制剂已在东南亚、欧美部分地区获得一定认可。若能借助目录扩容的契机,推动地黄的国际注册和标准互认,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看,地黄完成评审并有望纳入国家目录,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药材价值的重新审视,也为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未来,随着更多像地黄这样的经典药材通过科学评价进入主流医疗体系,中医药将在慢病管理、预防保健和重大疾病辅助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然,目录扩容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的落地实施。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临床使用规范和产业扶持机制,才能让地黄这类传统药材真正实现“老药新用”,惠及更多民众,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