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茯苓多糖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菌丰度
2025-11-20

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肠道菌群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还与免疫调节、代谢平衡乃至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如何通过天然成分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提升其多样性和丰度,成为当前营养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众多天然活性物质中,茯苓多糖因其显著的益生元效应而备受关注。

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及保健领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尤其是β-葡聚糖结构的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茯苓多糖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多项动物实验和体外发酵研究证实,茯苓多糖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潜在致病菌的繁殖,从而优化肠道菌群结构。

具体而言,茯苓多糖作为一种不可被人体直接消化的膳食纤维,在进入结肠后可作为益生元被特定的肠道细菌利用。研究发现,摄入茯苓多糖后,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两类菌群是公认的有益菌,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如乙酸、丙酸和丁酸。这些代谢产物不仅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来源,还能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从而维护肠道屏障功能。

此外,茯苓多糖还能促进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等与代谢健康密切相关的菌种增殖。阿克曼菌被认为是一种“下一代益生菌”,其丰度与胰岛素敏感性、体重控制和抗炎能力呈正相关。动物实验显示,给予高脂饮食小鼠补充茯苓多糖后,其肠道中阿克曼菌的比例明显上升,同时伴随体重增长减缓、血糖水平改善和系统性炎症因子下降。这表明茯苓多糖不仅影响菌群组成,还能通过菌群介导的机制改善宿主代谢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茯苓多糖能够提高肠道菌群的整体多样性。菌群多样性是衡量肠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核心指标,高多样性通常意味着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优的生理功能。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摄入茯苓多糖的小鼠或人群肠道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升高,说明其菌群丰富度和均匀度得到有效提升。这种多样性的增强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具弹性和功能完整的微生物网络,从而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变化和病原体入侵。

从作用机制来看,茯苓多糖调节肠道菌群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首先,其复杂的支链结构使其难以被上消化道酶解,确保足量到达结肠发挥作用;其次,多糖分子表面的特定糖基序列可被某些共生菌识别并利用,形成“优先底物”效应;再次,其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通过信号通路影响宿主基因表达,间接调控免疫与代谢反应。例如,丁酸能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如GPR43/41),抑制NF-κB通路,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来源和提取工艺的茯苓多糖其生物活性可能存在差异。高分子量、高度分支的β-(1→3)-D-葡聚糖通常表现出更强的益生元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关注产品的纯度与结构特征,以确保功效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

综上所述,茯苓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功能性多糖,具备显著调节肠道菌群的能力。它不仅能增加有益菌的丰度,提升菌群多样性,还能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改善宿主健康。随着精准营养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茯苓多糖有望成为功能性食品和微生态制剂的重要成分,为预防和辅助治疗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及相关肠道问题提供新的策略。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开展大规模人群干预试验,明确其剂量效应关系及长期安全性,推动其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