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保健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消费者对天然、安全、有效的功能性产品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中医药资源在现代健康产品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传统中药材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合法化路径。近期,“天麻、铁皮石斛、黄精”被正式纳入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试点,标志着我国中医药资源在大健康产业中的融合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一政策调整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2023年版)》及相关配套文件。根据最新规定,天麻、铁皮石斛、黄精三种具有明确传统食用历史和广泛药用基础的中药材,首次被允许作为复方组合成分参与保健食品备案管理。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可在符合技术规范的前提下,以这三种药材为主要原料,开发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缓解体力疲劳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并通过备案制快速上市,无需再走复杂的注册审批流程。
天麻素有“定风草”之称,是中医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癫痫惊风的重要药材。现代研究表明,天麻富含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等活性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改善脑循环的作用。铁皮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一,以其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的功效著称,常用于调理体质虚弱、口干舌燥等症状。其多糖类物质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与抗氧化能力。黄精则被视为“补中益气、健脾润肺”的佳品,长期服用可延缓衰老、增强体力,其皂苷和多糖成分在抗疲劳、降血糖方面表现出良好潜力。
将这三种药材进行科学配伍,不仅遵循了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更体现了“药食同源”理念的现代实践。例如,天麻平肝息风,铁皮石斛滋养阴液,黄精补气养阴,三者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引起的亚健康状态。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群、工作压力大的都市白领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通过标准化提取工艺和剂量控制,复方产品能够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发挥协同增效的保健功能。
此次纳入备案试点,不仅是对三种药材安全性与功能性的权威认可,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过去,由于缺乏明确的原料目录支持,许多含有此类名贵中药材的保健食品只能通过耗时较长的注册程序申报,导致创新产品上市周期长、投入大。而现在,只要配方符合《保健食品备案产品技术要求》中规定的用量范围、配伍禁忌及功能声称,企业即可提交备案材料,实现“即备即产”。这无疑为中医药资源的产业化转化注入了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备案制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相反,监管部门对原料来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签标识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例如,必须使用符合药典标准的中药材,明确标注每日摄入量及不适宜人群;同时,禁止宣称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防止误导消费者。此外,国家还建立了备案信息平台,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可控、风险可防。
从产业角度看,此次试点也为地方特色中药材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是我国天麻主产区,浙江、广西则是铁皮石斛的重要种植基地,而黄精在全国多地均有规模化栽培。通过推动这些道地药材进入保健食品领域,不仅能提升其附加值,还能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形成“种药材—深加工—创品牌”的完整产业链。
当然,政策落地还需配套措施跟进。一方面,应加快制定更多经典中药复方的备案技术指南,扩大可备案原料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宣传,帮助公众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功能边界,避免盲目消费。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深入挖掘传统方剂的科学内涵,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天麻、铁皮石斛、黄精纳入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试点,是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拓宽了中药材的应用场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基于传统智慧的健康选择。未来,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相信会有更多优质、安全、高效的中医药保健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