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鱼腥草,争议食材的药食两用价值
2025-11-20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蕺菜,是一种在南方地区尤其是云贵川一带广为食用的野菜。它因其独特的气味而饱受争议——有人爱其清香爽脆,奉为餐桌佳品;也有人因其浓烈的“鱼腥味”避之不及。然而,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却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兼具药用与食用双重价值,成为极具代表性的“药食同源”食材之一。

从食用角度来看,鱼腥草多以嫩茎叶入菜,常见于凉拌、炒食或作为火锅配菜。其口感清脆,略带辛香,在高温烹饪后气味会有所减弱,但仍保留一定的特殊风味。在西南民间,人们相信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的功效,常在夏季用来预防中暑或缓解咽喉不适。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类天然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研究表明,鱼腥草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然而,正是这种药用成分引发了关于其安全性的广泛讨论。有观点指出,鱼腥草中的马兜铃内酰胺类物质可能与肾损伤甚至致癌风险相关。这一说法源于对马兜铃酸的研究,后者已被证实具有强烈肾毒性,并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但需要明确的是,鱼腥草并不含有马兜铃酸,其所含的马兜铃内酰胺种类与有毒成分结构不同,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正常食用鱼腥草会导致肾脏疾病或癌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曾多次澄清:在常规摄入量下,鱼腥草是安全的。

尽管如此,争议并未完全平息。部分人群在食用后出现胃肠不适、过敏反应等现象,提示个体差异不容忽视。中医理论认为,鱼腥草性寒凉,味辛,归肺经,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咽喉肿痛等症状,但对于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者则应慎用。因此,将其作为日常食材时,仍需根据体质合理选择,不宜过量长期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鱼腥草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本草纲目》记载其“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历代医家多用于治疗肺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脓肿)、尿路感染及皮肤化脓性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鱼腥草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临床上曾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治疗。一些复方制剂如鱼腥草注射液虽因不良反应问题已被限制使用,但这更多涉及药物制备工艺和个体敏感性,并不能否定其整体药用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药食同源的理念正逐渐受到重视。像姜、蒜、金银花等植物也都经历了从“偏方”到科学验证的过程。鱼腥草的争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传统食材安全性认知的深化,也提醒我们在推广天然植物资源时,必须建立在严谨科研基础之上。既不能因个别案例全盘否定其价值,也不宜盲目推崇“天然即安全”的误区。

综上所述,鱼腥草作为一种兼具风味特色与生物活性的植物,其药食两用的价值不容忽视。它既是地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宝库中的有效资源。面对争议,我们应秉持科学态度,理性看待其利弊:对于健康人群,适量食用通常无害且可能有益;而对于特殊体质或慢性病患者,则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意见。未来,随着对其化学成分、代谢机制和长期影响的深入研究,鱼腥草或许能在功能性食品与现代医药领域发挥更大潜力。而在当下,尊重传统、讲究分寸、因人而异,才是对待这一争议食材最恰当的方式。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