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国家卫健委推进食药物质目录动态管理,养生食材新增选择
2025-11-21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科学养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持续推进食药物质目录的动态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和扩充可用于食品生产的中药材名单,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安全、合法的养生食材选择。这一举措不仅顺应了“大健康”时代的发展趋势,也为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谓“食药物质”,是指那些传统上既可作为食品使用,又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这类物质在民间长期被用于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如枸杞、山药、茯苓、莲子等。过去,由于管理机制相对固化,许多具有广泛食用基础且安全性较高的中药材难以合法进入普通食品领域,限制了其在日常饮食中的应用。为此,国家卫健委自2021年起启动食药物质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旨在通过科学评估、风险监测和专家论证,实现目录的定期更新与优化。

2023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公布了新一轮新增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品种,包括党参、黄芪、灵芝、铁皮石斛、西洋参等广受关注的滋补类中药材。这些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补气养阴、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煲汤、茶饮及养生膳食中。此次正式列入食药物质目录,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合法添加于普通食品中,如饮料、糕点、冲调品等,极大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这一政策调整的背后,是严谨的科学评估流程。每一种拟新增的中药材都需经过毒理学研究、人群食用历史调查、致敏性评估、每日允许摄入量计算等多维度的安全性论证。同时,相关部门还组织中医药、营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评审,确保所列物质在常规食用剂量下对人体无害。此外,国家卫健委还建立了动态监测机制,对已列入目录的物质进行长期跟踪,一旦发现潜在风险,将及时调整或撤销其资格,切实保障公众健康。

食药物质目录的动态管理,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也推动了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黄芪为例,作为补气要药,其市场需求长期旺盛。过去因身份模糊,部分企业只能将其作为保健品原料使用,限制了产品创新。如今获得“食品身份”后,黄芪可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开发,如黄芪鸡汤罐头、黄芪能量棒、即食养生粥等,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化、个性化健康食品的需求。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种植、食品加工、中医药服务等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与此同时,政策的实施也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明确规定,使用食药物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明确标注原料名称、推荐用量及适宜人群,不得夸大宣传疗效,杜绝虚假广告和非法添加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在合规框架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新增的食药物质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养生选择,但也需理性对待。专家提醒,尽管这些中药材性质温和、适用人群广泛,但并不意味着人人皆宜、多多益善。例如,体质偏热者过量服用黄芪可能导致上火,阴虚火旺者食用过多党参可能加重症状。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使用此类食材时,应结合自身体质和季节变化,遵循“因人制宜、适度为宜”的原则,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师或营养师。

展望未来,国家卫健委表示将继续完善食药物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险预警体系,提升目录调整的时效性与精准度。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开展食药物质功能成分、作用机制及长期食用影响的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

可以预见,随着食药物质目录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材将走进百姓餐桌,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构建全民健康支持体系的关键一步。在科学引导与规范管理的双重保障下,养生食材的选择将更加丰富、安全、可信,真正实现“药食同源”理念的现代转化与民生落地。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