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十部门联合促健康消费,中医治未病成新焦点
2025-11-21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国家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健康消费正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健康管理全过程,标志着中医“治未病”理念正式成为健康消费的新焦点。

所谓“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中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萌芽阶段时进行干预,通过调理体质、增强正气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倡导的“预防为主”高度契合,也顺应了当前公众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的趋势。此次十部门联合政策的出台,正是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健康管理需求相结合的重要举措。

政策明确指出,要支持医疗机构设立“治未病”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并推动中医体质辨识、经络调理、药膳食疗、情志调摄等特色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这意味着,未来居民不仅可以在医院接受治疗,还能在社区、居家等场景中享受到个性化的中医健康指导,真正实现“防病于未然”。

与此同时,政策还提出要加快中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支持企业研发具有中医理论支撑的保健食品、养生器械、健康管理软件等创新产品,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现代科技融合。例如,通过智能手环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心率变异性和情绪波动,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模型,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调养建议,包括饮食推荐、运动方案和穴位按摩指导,极大提升了健康管理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在消费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未病先防”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中医药健康市场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其中“治未病”相关服务年均增速超过15%。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年轻群体对中医养生的接受度显著提升,艾灸、拔罐、刮痧、八段锦等传统疗法逐渐走入写字楼和健身房,成为缓解压力、调节亚健康状态的日常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求高等院校增设“治未病”相关专业方向,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并鼓励名老中医带徒授业,确保服务质量与传承创新并重。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健康服务评价体系,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夸大宣传和虚假营销,保障消费者权益。

从产业角度看,“治未病”理念的推广也为中医药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医器械制造、健康旅游、康养地产等多个领域将迎来协同发展机遇。一些地方已开始探索“中医药+文旅+养老”的融合模式,打造集中医诊疗、康复理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康养小镇,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度假养生,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此外,政策还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与中医健康管理挂钩的商业健康险产品,如“中医体质评估+年度调养计划+疾病预防赔付”组合型保险,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健康管理,降低长期医疗支出。这种“支付方+服务方+消费者”三方联动的机制,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健康消费生态。

当然,推动“治未病”成为主流健康消费模式仍面临挑战。一方面,公众对中医的认知仍存在误区,部分人将其等同于“慢郎中”或“偏方治病”;另一方面,中医服务的标准化和效果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影响了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公信力。因此,未来还需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服务透明度,让科学、规范、可量化的中医健康管理赢得更多信任。

总体来看,十部门联合推动健康消费,将中医“治未病”置于核心位置,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应对慢性病高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政策落地、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升级,一个以预防为核心、中西医协同、全民参与的新型健康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成型。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看中医不再只为治病,而是为了更健康地生活”将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健康消费也将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