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中药跨界食品,药企巨头角逐千亿市场
2025-11-21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消费者对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中药与食品的跨界融合正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新风口。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功能性食品领域,借助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食品科技的结合,推出一系列兼具口感与保健功能的产品,掀起了一场从“治病”到“防病”的消费变革。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对“药食同源”理念的重新认同。据《2023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其中以中药成分为核心的功能性食品占比逐年上升,预计到2026年,中药跨界食品细分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包括同仁堂、广药集团、云南白药、片仔癀等在内的传统药企巨头纷纷入局,加速布局“药+食”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同仁堂推出的“知嘛健康”系列咖啡、枸杞拿铁、人参气泡水等产品,一经上市便引发热议。这些产品巧妙地将阿胶、人参、枸杞等传统中药材融入日常饮品中,既保留了中药的养生价值,又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快节奏生活方式。同样,云南白药推出了含有草本成分的牙膏和功能性饮料,片仔癀则试水高端滋补品与即食燕窝的融合产品,试图通过品牌延伸实现从药品到消费品的价值跃迁。

药企之所以积极进军食品领域,一方面源于药品集采政策带来的利润压缩压力。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许多传统中成药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药企营收增长受限。在此背景下,拓展高毛利、高增长潜力的食品赛道,成为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中药在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具备天然竞争力。通过科学配比与现代工艺提纯,中药成分可以更安全、便捷地融入日常饮食,满足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及注重养生的年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中药跨界食品并非一帆风顺。首先,法规监管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我国现行规定,普通食品不得宣称治疗功效,而中药成分的添加又必须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俗称“药食同源目录”)的要求。目前该目录涵盖的中药材种类有限,且审批流程严格,限制了企业的创新空间。此外,如何平衡“药效”与“食用安全性”也是一大挑战。部分消费者对中药存在“苦寒伤胃”或“药性强不宜常服”的固有认知,若产品设计不当,容易引发质疑甚至负面舆情。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除了传统药企,新兴的健康食品品牌、新式茶饮连锁以及互联网电商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中药功能性食品赛道。例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相继推出含益母草、玫瑰花、茯苓等中药元素的限定饮品;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中药奶茶”“养生果冻”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推动消费潮流快速迭代。这对传统药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还需在品牌营销、渠道建设、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

展望未来,中药跨界食品的发展方向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和科技化。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健康需求,开发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场景的功能性产品,如助眠软糖、护肝饮品、抗疲劳能量棒等;另一方面,借助生物提取、微胶囊技术等现代手段,提升中药成分的稳定性和吸收率,使产品在保持功效的同时更具口感和便利性。

总体而言,中药跨界食品不仅是药企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更是中华传统医学现代化、生活化的生动体现。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的多重推动下,这一千亿级市场正逐步成型。谁能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突破创新瓶颈、构建完整生态链,谁就有望在这场健康产业的“新赛道”中脱颖而出,引领“药食融合”的下一个黄金时代。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