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健康消费逐渐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商务部近期明确提出将推动健康消费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点方向之一,并特别强调药膳食疗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这一政策导向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健康消费已不再局限于医疗和保健产品,而是逐步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心理健康等多维度拓展。商务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健康消费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药膳食疗被列为重要任务之一。所谓药膳食疗,是指将中药材与日常食材相结合,通过科学配伍和合理烹饪,达到调理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健康管理的有效手段。
商务部之所以将药膳食疗作为重点推进领域,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需求和产业逻辑。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公众对“治未病”理念的接受度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日常饮食来改善亚健康状态,而非等到疾病发生后再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药膳兼具食品的安全性和药材的调理功能,具有受众广、可持续、易推广的特点,非常适合纳入大众消费体系。
为推动药膳食疗产业发展,商务部正从多个层面发力。首先,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目前,药膳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良莠不齐。商务部正在组织相关机构制定药膳食材选用、加工工艺、营养标签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力求实现“有标可依、有质可保”。其次,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支持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中医药企业跨界合作,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药膳产品,如即食药膳包、功能性饮品、节令养生餐等,提升产品的便捷性与适配性。
同时,商务部还积极推动药膳食疗融入现代消费场景。例如,在大型商圈、文旅街区设立“中医药健康生活馆”,提供药膳体验、体质辨识、健康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鼓励电商平台开设“药膳专区”,通过直播带货、健康科普等形式扩大消费群体;支持地方打造“药膳美食节”“养生旅游线路”等特色项目,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消费供给,也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值得注意的是,药膳食疗的推广必须坚持科学性和安全性并重。商务部强调,所有药膳产品必须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参与配方设计,严禁夸大宣传或替代药品治疗功能。同时,加强对中药材源头的质量监管,确保食材道地、安全可控。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应树立理性认知,根据自身体质和医生建议合理选择药膳,避免盲目跟风。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药膳食疗的兴起,是我国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双重驱动的结果。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彰显了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商务部的政策引导,正在为这一传统产业搭建起通往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桥梁。未来,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个性化药膳推荐、智能营养分析等新型服务模式有望加速落地,进一步释放健康消费潜力。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药膳食疗将不再局限于小众养生圈层,而是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国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的生动写照。商务部以药膳食疗为抓手促进健康消费,既是对人民健康福祉的切实回应,也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