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产品入特医体系,临床营养治疗迎新选择
2025-11-2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药食同源”理念逐渐从传统中医理论走向现代医学实践,成为推动营养干预与疾病管理深度融合的重要突破口。特别是将“药食同源”产品纳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体系,不仅丰富了临床营养治疗的选择路径,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强调食物与药物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功能,许多天然食材兼具营养与调理作用。例如,山药、茯苓、莲子、薏苡仁等既是日常食材,也被广泛用于中医方剂中以健脾祛湿、益气养阴。这类物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长期食用有助于调节机体功能,改善亚健康状态。然而,过去由于缺乏明确的法规定位和标准化路径,这些产品多停留在保健品或普通食品范畴,难以进入临床医疗体系,限制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将“药食同源”产品纳入特医食品体系,意味着其身份实现了从“民间经验”向“临床工具”的转变。特医食品是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的特殊需求而专门研制的配方食品,需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注册审批。一旦“药食同源”成分通过安全性、有效性及功能性的系统评估,并符合特医食品的技术标准,便可作为核心原料应用于特定疾病的营养干预中。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低升糖指数配方中加入黄精、桑叶等具有辅助降糖作用的药食同源成分;在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中引入灵芝、枸杞子等增强免疫、改善体质的天然组分,有望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这一政策突破的背后,是我国对临床营养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要加强临床营养学科建设,推动营养治疗纳入疾病综合管理流程。《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要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鼓励中医药与营养学融合创新。在此背景下,药食同源产品入特医体系,不仅是政策引导的结果,更是医学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体现。

从临床实践角度看,药食同源类特医食品的应用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其来源天然、口感更易接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营养干预的慢性病患者。其次,相较于化学合成药物,这类产品通常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与常规治疗协同使用,减少药物负担。再者,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药食同源产品的配伍可根据不同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契合精准营养的发展方向。

当然,推进药食同源产品进入特医体系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标准体系建设问题。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药食同源物质临床应用评价体系,其剂量、配伍、作用机制等仍需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支撑。其次是监管难题。如何界定其药品与食品的边界,避免夸大宣传和滥用,需要药监、卫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此外,医疗机构对营养治疗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营养师队伍尚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类产品的临床推广。

未来,应加快构建“药食同源+特医食品”的科学评价平台,推动相关成分的功能验证、毒理研究和临床试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发更多基于中医理论、符合现代医学标准的创新型特医产品。医疗机构也应加强营养科建设,将营养筛查、评估和干预纳入常规诊疗流程,真正实现“营养即治疗”的理念落地。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积累的逐步成熟,药食同源产品将在特医食品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临床营养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现代化、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机,让自然之力服务于现代医疗,正是我们迈向全民健康的重要一步。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