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国家中医药局推进地黄药食同源,助力中药产业发展
2025-11-21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别是在药食同源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地黄作为传统中药材的重要代表,因其兼具药用价值与食用功能,正成为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抓手。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生津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肝肾阴虚、消渴、眩晕等病症。其主要成分包括梓醇、地黄苷、多糖类物质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改善代谢等多种生物活性。更为重要的是,地黄性味甘寒,长期适量食用安全性较高,符合“药食同源”的基本理念,具备良好的食品开发潜力。

为充分发挥地黄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价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地黄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的试点工作。2023年,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药食同源物质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地黄列入新增试点名单,允许在限定条件下用于普通食品生产。这一政策突破,标志着地黄从传统药材向功能性食品原料的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也为中药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政策落地后,多地迅速响应,开展地黄种植、加工、产品研发一体化布局。河南、山西、山东等传统地黄主产区依托道地药材优势,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确保原料品质可控可溯。同时,地方政府联合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地黄深加工产业链,开发地黄茶、地黄糕、地黄口服液、地黄复合饮料等功能性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在产业推动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关键支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设立“地黄药食同源关键技术研究”专项,围绕地黄有效成分提取、稳定性提升、食用安全性评价等难点问题开展攻关。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企业,建立了地黄食品应用数据库,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标准和食用推荐剂量,为产品上市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通过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如低温萃取、微胶囊包埋等手段,有效保留了地黄的活性成分,提升了产品的口感与吸收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地黄药食同源的推进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更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河南省温县为例,当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地黄种植面积超万亩,户均年增收超过1.5万元。同时,地黄产业链延伸催生了包装、物流、电商销售等配套服务,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这种“以药促产、以产带农”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现实路径。

与此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地黄药食同源产品的安全监管与科普宣传。明确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防止滥用或夸大宣传。并通过权威媒体、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社区健康讲座等形式,普及地黄的正确使用知识,引导公众科学认知药食同源理念,避免盲目进补或误用导致不良反应。

展望未来,地黄药食同源的深入推进,将成为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它有助于打破中药材“重治疗、轻养生”的传统格局,推动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与现代食品工业深度融合,能够提升中药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药食同源品种试点范围,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健康食品品牌。

总之,地黄药食同源的探索实践,不仅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地黄这一古老药材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建设健康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独特力量。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