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药食同源
脑健康食品年增18%,药食同源成分如何破局?
2025-11-21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认知功能、情绪管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的关注日益提升,脑健康食品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全球脑健康功能性食品年增长率已达到18%,中国市场增速更是领先全球。在这一背景下,“药食同源”理念正逐渐成为推动脑健康食品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如何借助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营养科学的融合,实现药食同源成分在脑健康领域的破局,已成为产业界和科研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某些物质既可作为食品使用,也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这一理念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机能,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在脑健康领域,许多药食同源成分如人参、黄精、茯苓、酸枣仁、枸杞子、莲子心等,早已被中医用于改善失眠、健忘、焦虑等症状。然而,长期以来,这些成分的应用多局限于中药方剂或保健品中,缺乏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产品形态,难以真正融入现代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要实现药食同源成分的破局,首先必须解决的是科学验证与功效背书的问题。消费者对脑健康食品的信任建立在明确的功效证据之上。尽管传统医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支持,但现代市场更依赖于临床研究、作用机制解析和量化数据。例如,人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促进神经元生长的作用;酸枣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被证明可调节GABA受体,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企业应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系统性研究,明确有效成分、剂量效应关系及安全性,从而为产品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其次,产品形态的创新是打破传统边界的关键。过去,药食同源成分多以汤剂、丸剂或胶囊形式出现,服用不便且口感不佳,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而现代脑健康食品趋向于便捷化、即食化和场景化,如功能性饮料、能量棒、代餐粉、咀嚼片等。将药食同源成分通过微囊化、纳米化等技术手段进行改良,不仅可提升生物利用度,还能掩盖苦味、延长保质期,适配更多食品载体。例如,将茯苓提取物添加至植物奶中,既能发挥其宁心安神的功效,又符合当下流行的“轻养生”趋势。

再者,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目前,我国对药食同源目录的管理较为严格,列入名单的物质有限,且在食品中的添加量、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研发空间。相关部门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动态更新药食同源目录,推动更多具有明确研究基础的传统食材进入食品应用范畴。同时,建立统一的功效评价标准和标签规范,防止夸大宣传,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消费者教育与品牌叙事同样重要。许多消费者对药食同源的理解仍停留在“老一辈的偏方”层面,缺乏对其现代科学内涵的认知。品牌可通过内容营销、科普传播等方式,讲好“传统智慧+科技创新”的故事。例如,以“千年古方,现代解码”为主题,展示某款含黄精、枸杞的脑力支持饮品是如何通过现代提取工艺保留活性成分,并经临床试验证明可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这种兼具文化底蕴与科学可信度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赢得都市白领、学生等核心目标人群的认同。

最后,跨界合作将成为推动药食同源破局的重要路径。食品企业可与中医药院校、三甲医院、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展开深度合作,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落地的完整链条。同时,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个性化脑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因人制宜”的精准营养干预。

总之,脑健康食品市场的高速增长为药食同源成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唯有通过科学赋能、形态革新、法规优化与品牌塑造的多维突破,才能真正让这些源自东方智慧的天然成分走出药罐,走进现代人的餐桌,在守护国民脑健康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价值。未来,我们或将见证一场由传统智慧引领的营养革命,重新定义“吃什么补什么”的深层内涵。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