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式养生”逐渐从传统文化中的一隅走向大众视野,成为现代人追求身心平衡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近期,中国中医药学会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药膳师专业培训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学员参与,标志着“药食同源”理念正加速融入现代生活方式。
此次培训历时一个月,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药性归经、四季调养、体质辨识以及药膳配伍与烹饪技艺等多个方面。课程由多位资深中医专家、营养学教授及国家级烹饪大师联合授课,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员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与职业服务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由中国中医药学会认证的“专业药膳师”资格证书,为今后从事健康餐饮、养生咨询等行业提供权威资质支持。
药膳,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食为疗,以膳为养”,主张通过食物的性味与功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体现了古人对膳食结构的科学认知。而现代研究也证实,许多中药材如枸杞、黄芪、当归、山药等,在合理搭配下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改善慢性疲劳、调节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的保健价值。
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是注重“因人制宜”与“因时制宜”。专家指出,药膳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差异(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以及季节变化进行个性化调配。例如,春季宜疏肝理气,可选用菊花、决明子泡茶;夏季暑热湿重,适合绿豆、荷叶煮汤清热解暑;秋季干燥,可用百合、银耳炖梨润肺;冬季寒冷,则推荐羊肉配当归、生姜温补气血。这种精细化的养生理念,正是中式养生区别于西方营养学的独特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背景多元,既有来自餐饮行业的厨师、营养师,也有中医馆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机构从业者,甚至不乏退休人员和家庭主妇。一位来自杭州的学员表示:“过去总觉得药膳很神秘,现在系统学习后才发现,其实很多食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懂得如何搭配。”另一位从事社区健康服务的医生坦言:“现代人亚健康问题突出,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药膳作为一种温和、可持续的干预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旅游、体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在此政策引导下,药膳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涌现出一批主打“中医调理+精致餐饮”的新型餐厅,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同时,电商平台上的药膳包、养生茶饮销量逐年攀升,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然而,专家也提醒,药膳虽好,但不可盲目跟风。部分消费者误以为“只要是中药就一定安全”,导致自行搭配药材出现不适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培养专业人才、规范行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中医药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药膳师培训规模,并计划建立全国性的药膳服务网络,推动行业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专业人士的加入和公众认知的提升,中式养生将不再局限于“喝点枸杞泡水”的浅层理解,而是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健康管理体系。这场由传统智慧引发的养生热潮,正在悄然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为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