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保健食品市场持续升温,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然而,伴随行业快速发展,部分产品夸大宣传、质量参差不齐、非法添加等问题也频频曝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为规范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监总局”)持续加强对保健食品的备案管理,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管、提升透明度等多方面举措,切实筑牢保健食品安全防线。
保健食品不同于普通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其功能定位在于调节机体机能、辅助改善健康状况,而非治疗疾病。正因为这一特殊属性,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与功能性必须建立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之上。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备案门槛较低、审核流程不够严格,一些企业利用政策漏洞,以“打擦边球”的方式推出产品,甚至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具有“治疗功效”的保健品进行销售,误导消费者。这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公信力,也埋下了潜在的健康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市监总局近年来持续推进保健食品备案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科学评价、全程监管、信息公开”为核心的管理体系。首先,在备案准入环节,明确要求所有拟上市的保健食品必须提交完整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标签说明书以及安全性、功能性评价报告等材料,并由专业机构进行技术审评。只有通过严格审查的产品,方可获得备案号并依法上市销售。此举有效杜绝了“资料造假”“套牌生产”等乱象,从源头上提升了产品质量门槛。
其次,市监总局不断优化备案信息系统,推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企业可通过国家保健食品备案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提交申请,监管部门则依托大数据平台对申报材料进行智能比对和风险筛查,提高了审核效率与准确性。同时,所有已备案产品的基本信息、原料目录、技术要求等内容均向社会公开,消费者可通过官方网站便捷查询,增强了市场透明度,也倒逼企业诚信经营。
在加强事前审查的同时,市监总局还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查处未经备案擅自生产、虚假宣传、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等违法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产品,一律责令下架、召回,并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列入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2023年以来,全国多地已累计查处违规保健食品案件上千起,有效震慑了不法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市监总局还积极推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科学研究进展和实际监管需求,不断更新允许使用的原料清单,限制或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分,同时规范功能声称表述,避免误导性宣传。例如,明确规定不得使用“抗癌”“降糖”“根治高血压”等绝对化用语,必须依据科学证据进行客观描述。这一系列举措,既保障了创新空间,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此外,市监总局还注重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认知水平。通过发布消费提示、制作公益广告、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向消费者普及保健食品的基本常识,引导理性选购。特别提醒老年群体警惕“免费体验”“专家讲座”“亲情营销”等常见骗局,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高质量发展轨道。市监总局的严格备案管理,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体现,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未来,应继续坚持“严字当头”,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总之,保健食品关乎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容不得半点马虎。市监总局通过强化备案管理、压实主体责任、推进信息公开、加大执法力度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透明、可信赖的市场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的目标,推动健康产业行稳致远。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