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皮,作为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理气化痰等方面。其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在日常养生中,许多人喜欢用陈皮泡水饮用,不仅口感清香微苦回甘,还能帮助改善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症状。然而,单用陈皮虽有一定效果,若能搭配其他适宜的食材或药材,其健脾功效将更为显著。
首先,陈皮与山楂搭配泡水,是调理脾胃、促进消化的经典组合。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作用,尤其擅长化解油腻肉食积滞。而陈皮则以理气为主,能够缓解因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两者合用,既能增强消食导滞之力,又能疏理气机,防止因食积导致的气机阻滞。对于经常饮食不规律、爱吃油腻食物或饭后容易腹胀的人群来说,陈皮山楂水是一道简单又有效的养生茶饮。建议用量为:陈皮3克、山楂5克,沸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每日一次即可。
其次,陈皮配党参泡水,适合脾胃气虚者饮用。党参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而陈皮虽能健脾,但偏于“通”而非“补”,若单独使用,可能对气虚明显的患者力有不逮。此时加入党参,可实现“补而不滞,通而不伤”的效果——党参补气健脾,陈皮理气助运,二者相辅相成,既增强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又避免了补益药可能带来的壅滞之弊。此方特别适合体质偏弱、容易疲劳、食欲不佳的中老年人或病后体虚者。推荐比例为:陈皮3克,党参6克,用沸水焖泡15分钟,代茶饮用。
此外,陈皮与茯苓同泡,也是健脾祛湿的良方。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是导致脾虚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皮燥湿健脾,茯苓利湿健脾,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湿气,恢复脾的正常运化功能。对于舌苔厚腻、大便黏滞、身体困重、面部出油多等湿气重的表现尤为适用。此茶制作简便:取陈皮4克、茯苓10克,可用热水冲泡或稍加煎煮,连饮数日可见改善。
还有一种常见搭配是陈皮与生姜泡水。生姜性温,味辛,能温中止呕、散寒发表。与陈皮同用,可增强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的效果。尤其适合脾胃虚寒之人,表现为怕冷、喜热饮、易恶心、胃部冷痛等症状。冬季饮用此茶,不仅能暖胃驱寒,还能预防感冒。做法为:陈皮3克,生姜2片(约5克),沸水冲泡10分钟,可加入少量红糖调味,提升口感的同时也增强温补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陈皮泡水时,也需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择搭配,并注意用量。一般来说,陈皮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0克,过量可能导致口干、上火等不适。此外,阴虚内热、实热证或胃酸过多者应慎用陈皮,以免加重症状。孕妇如需饮用,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最后,泡水所用的陈皮应选择年份适中、无霉变、香气浓郁的优质产品。新会陈皮因其道地性和良好的药效备受推崇,但无论何种来源,都应确保干燥、无虫蛀、无添加剂。冲泡时建议先用热水冲洗一遍,以去除表面灰尘和杂质。
综上所述,陈皮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佳品,通过与山楂、党参、茯苓、生姜等不同食材的合理搭配,可在健脾理气、消食化积、祛湿温中等方面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坚持适量饮用,结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养生贵在持之以恒,善用自然之物,方能调和身心,颐养天年。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