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是中药材生长的关键时期,但高温、强光和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常常对药材的正常生长构成威胁。尤其在持续高温天气下,中药材容易出现叶片灼伤、根系发育不良、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遮阴与补水管理成为保障中药材稳产高质的重要环节。
中药材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较大。例如,人参、三七、黄连等喜阴植物在高温强光下极易发生日灼病或生理紊乱;而黄芪、甘草等耐旱品种虽相对耐热,但在极端高温和缺水条件下也会出现生长停滞。总体来看,夏季高温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中药材:
因此,在高温季节加强遮阴与科学补水,是实现中药材优质高效种植的核心措施。
遮阴是调节光照强度、降低田间温度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喜阴或半阴性中药材。
在中药材种植区搭建遮阳网是最常见的遮阴方式。一般选用遮光率50%~70%的黑色或银灰色遮阳网,既能有效减弱光照强度,又能反射部分热量,降低地表温度。对于人参、重楼、珠子参等对光照敏感的药材,建议遮光率控制在60%以上,并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引发病害。
遮阳网应架设在离地面1.5米以上的支架上,形成通风层,防止热空气积聚。同时,应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晴天全天覆盖,阴雨天或早晚光照较弱时可临时收起,以保证植株获得必要的光照。
林下种植是一种生态友好型遮阴方式,特别适合黄精、玉竹、石斛等耐阴药材。利用天然林或人工林的树冠遮挡阳光,不仅能有效降低光照强度和地温,还能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空气湿度。选择阔叶林或稀疏针叶林为宜,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5~0.7之间,既能遮阴又不妨碍通风透光。
在大田种植中,可通过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形成自然遮阴带。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尤其适用于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丹参、板蓝根等药材。但需注意合理配置行距,避免作物之间争水争肥。
高温天气下,中药材对水分的需求显著增加,但盲目灌溉反而可能导致烂根或土壤板结。因此,补水必须遵循“适时、适量、高效”的原则。
最佳灌溉时间应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此时气温较低,水分蒸发慢,有利于土壤吸收和根系利用。切忌在正午高温时浇水,否则冷水刺激可能导致根系受损,甚至引发“热应激”反应。
推荐使用滴灌或微喷系统,实现精准供水。滴灌能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根部区域,减少浪费,同时保持地表干燥,降低病害发生风险。对于坡地或排水不良地块,还可结合垄作栽培,防止积水。
不同中药材对土壤湿度的要求各异。如贝母喜湿润但忌涝,土壤含水量宜保持在60%左右;而枸杞、苍术等较耐旱品种则可适当控水。可通过手测法或土壤湿度计判断是否需要补水——抓一把土能成团但不滴水,松手后轻碰即散,说明墒情适宜。
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可在傍晚对植株叶面喷施清水或添加0.2%磷酸二氢钾的溶液,既可降温增湿,又能补充营养,增强抗逆能力。但应注意避免在强光下喷水,以免水滴聚焦阳光灼伤叶片。
除了遮阴与补水,还应加强其他配套管理措施。例如,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热能力;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尽早防治。此外,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提前做好高温预警应对准备。
总之,夏季中药材种植管理需以“降温和保水”为核心,因地制宜采取遮阴与科学补水措施,才能有效缓解高温胁迫,保障药材健康生长,最终实现稳产增收的目标。只有将生态理念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才能推动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