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种植中药材成为许多农村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归与党参作为我国传统常用药材,因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近年来受到种植户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选择种植哪一种药材更具有经济效益,是农户面临的关键决策问题。本文将从投入成本、产量水平、市场价格及收益波动等方面,对种植当归与党参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从种植成本来看,当归和党参均属于多年生或需精细管理的根茎类药材,但两者在种植周期和田间管理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归一般为两年生作物,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并收获,整个周期较长,且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较高,适宜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其育苗期需精细管理,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尤其易发生根腐病和麻口病,导致农药和人工投入较高。据实地调研数据,每亩当归的年均种植成本约为4500~6000元,包括种苗、肥料、农药、人工及土地租金等。
相比之下,党参多为一年生或一年半生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适应性较强,可在海拔1000~2500米的多种山地环境中种植。其田间管理相对简单,病虫害较少,对水肥需求适中。每亩党参的年均种植成本约为3500~4800元,整体低于当归。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背景下,党参因管理简便而更具成本优势。
其次,从产量角度来看,当归的单产普遍高于党参。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优质当归亩产鲜根可达1500~2000公斤,折合干品约400~500公斤;而党参亩产鲜根一般在1200~1600公斤,干品约300~400公斤。虽然当归产量占优,但其干制过程损耗较大,且对晾晒和储存条件要求高,若处理不当易发生霉变,影响最终商品等级。
再看市场价格,这是决定收益的核心因素。近年来,中药材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受供需关系、库存情况及资本炒作影响明显。以2023年为例,统货当归的产地收购价约为每公斤50~65元,而党参统货价格在每公斤40~55元之间。虽然当归单价略高,但其价格波动更为剧烈。例如,在2021年高峰期,当归价格一度突破每公斤80元,随后又回落至50元以下,风险较高。党参价格相对稳定,虽上涨空间有限,但抗跌能力较强,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农户。
综合成本与产出,可以计算出两种药材的亩均毛收益。以当归为例,按亩产干品450公斤、均价5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约为24,750元,扣除成本5000元后,净利润约19,750元。党参按亩产干品350公斤、均价48元/公斤计算,亩产值为16,800元,扣除成本4000元后,净利润约12,800元。从静态数据看,当归的单位面积收益明显高于党参。
然而,经济效益不能仅看理论数值,还需考虑种植风险与可持续性。当归因连作障碍严重,同一地块通常需间隔5年以上才能再次种植,土地利用率低,轮作压力大。而党参连作障碍较轻,部分产区可实现3年轮作,土地资源利用更高效。此外,当归种植对技术依赖度高,新手农户容易因管理不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而党参种植技术门槛较低,更适合初入行者。
从市场销售渠道看,当归作为大宗药材,主要销往中药饮片厂和制药企业,议价能力受大客户控制;党参则兼具药用与食补功能,近年来在保健品、养生茶饮等领域需求上升,销售渠道更为多元,农户可通过电商、合作社等方式直接对接消费者,提升利润空间。
综上所述,种植当归在理想条件下具备更高的收益潜力,但伴随较高的投入成本、技术要求和市场风险;而种植党参虽然单位收益略低,但胜在成本可控、管理简便、价格稳定,更适合大多数普通农户长期经营。因此,农户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应结合自身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土地条件及市场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有技术积累、能承担一定风险的种植大户,可适度发展当归种植以追求高回报;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农户而言,党参仍是更为稳妥和可持续的选择。未来,随着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推广和品牌化建设推进,两类药材的市场格局或将进一步分化,精细化管理和质量追溯将成为提升收益的关键路径。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